[实用新型]石材的并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2230287.5 | 申请日: | 2002-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5366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丽华 |
主分类号: | E04F13/00 | 分类号: | E04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元毅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材,具体是指一种石材的并接结构。
技术背景
现今社会经济繁荣,各工商业办公大楼及住家大楼不断兴建,为考量大楼的整体美观及防火效果,而有一部份即采用石材来作装璜,当石材周围皆己定位有其它石材时,即需要填补某一缺口,但此时并无法于石材的四角落设立固定用座体作一固定,是以便需利用其它并接方式始可轻易将石材延接定位,如图5、6所示,是习用的立体外观图及使用状态图,其此种石材的延接方式,为先利用一弯折片体A的固定面A1以固定元件(如抗拉螺钉、铆钉等)定位于墙壁内部,再利用折弯出的延伸片体A2末端的上、下勾片A21穿设于石材所剖设出的凹槽定位,但上述方式具有下列缺失:
1、其弯折片体的上、下勾片与石材凹槽仅为穿设,并无任何防止脱出的设计,故二者极易产生松脱的缺失发生。
2、如弯折片体的固定面位置不够准确,即无法使上、下勾片准确插入石材所割设出的凹槽中定位,故需较佳的公差始可使用。综上所述,要如何设法解决习用产品所造成的缺失与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人有鉴于上述习用物品的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多年来从事该行业的研发、设计的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并接容易及定位确实的墙面石材的并接结构的新型专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固定座的第一、第二固定片为可分别利用固定元件接合于墙壁表面及石材的内壁面间,且于第二固定片上形成有一与石材约呈垂直角度的折弯片体,且此折弯片体于靠近转折处这设有一透孔,并于透孔表面焊固有一卡掣环,而可使另一石材背面的并接座的折弯片体上的透孔所穿设的螺固元件,可穿入第二固定片的卡掣环内形成对接定位,以达到并接容易、定位确实的效用。
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石材的并接结构,包括有固定座、并接座及卡掣环,该固定座的第一、第二固定片为可分别接合于墙壁表面及石材的内壁面间,且第二固定片上具有一与石材约呈垂直角度的折弯片体,且此折弯片体为对接于另一石材背面的并接座;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固定片的折弯片体上为透设有一透孔,且此透孔可供卡掣环焊设于周缘表面,而并接座于折弯片体上亦设有一透孔,且此透孔为穿设有一螺固元件,该螺固元件恰可穿入第二固定片的透孔于表面焊设的卡掣环内形成对接。该卡掣环是一中空而中央向下具有一凹陷部的环体,并于凹陷部的周缘以适当的间隔开设有复数啮合部。
该并接座的并接片体为呈L型弯折状的金属片体,于其一侧为开设一透孔以供固定元件穿设且将的固定于石材背面,而另侧折弯片体的螺固元件为可穿过透孔及第二固定片透孔于表面焊设的卡掣环内,以利卡掣环的凹陷部的齿状啮部啮于螺固元件的内凹螺纹中,而可防止并接座与第二固定片轻易脱离。
该第一固定片为呈L型的弯折金属片体,于其一侧为开设一固定孔以供固定元件穿设且将的固定于墙壁表面,而另侧的折弯片体则具有一长形定位孔,以供螺固元件穿设于其内,进而锁入于第二固定片的折弯片体的定位孔定位。
该第二固定片为呈L型弯折状的金属片体,于其一侧为开设一固定孔以供固定元件穿设且将的固定于石材背面,而另侧的折弯片体则具有长形定位孔,以供螺固元件穿设于其内,进而与第一固定片的折弯片体的定位孔定位。
该固定元件系包括有一螺杆、套筒、垫片及螺帽。
该接合于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的螺固元件为穿设有迫紧簧片、垫片及螺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积极效果是:
由于包括有固定座及并接座,而固定座的第一、第二固定片为可分别利用固定元件接合于墙壁表面及石材的内壁面间,再于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与墙壁表面及石材上形成有垂直的折弯片体,并于折弯片体上透设有定位孔,利用螺固元件使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形成螺合定位;上述第二固定片的折弯片体于靠近转折处通设有一透孔,且于透孔表面焊固有一卡掣环,并于另一石材背面的并接座的并接片体上亦设有一透孔,且此透孔穿设有一螺固元件,而恰可穿入第二固定片的卡掣环内形成对接,由此可达到并接容易、定位确实的效用。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 本实用新型的卡掣环主体外观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丽华,未经王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302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真空微蒸发镀的装置
- 下一篇:增氧机浮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