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风阀门的连动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2232547.6 | 申请日: | 200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5323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进益 |
主分类号: | F16K31/44 | 分类号: | F16K3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恩泰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内***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阀门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通风阀门的连动改进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保持紧密盖合,且不易受气流作用而产生开启或缝隙的阀门结构。属于阀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见的通风阀门在各种空调或气流管路中,其应用极为广泛,举凡:气流管路的切换,开启或关闭等变化,皆可依赖通风阀门加以控制。
常见的通风阀门结构,如图1、图2所示,其主要是于通风管路中欲产生控制的位置设有一外框体5,于该外框体5内设有一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口51,且于该外框体5中央设一枢轴52贯穿通风口51的中心,于该枢轴52上连动一面积大于通风口51的阀盖53,且阀盖53与通风口51结合的部位是设成一弯折部531,使该阀盖53于通风口51两侧分别形成偏心;使用时,藉由适当的驱动装置带动枢轴52转动,使阀盖53受连动而可于枢轴52两侧抵顶于通风口51周缘的内、外壁缘511,进而形成一封闭,而若枢轴52逆向转动,则可使阀盖53形成开启。
然而,上述结构中,其阀盖53是完全受枢轴52的带动而产生枢转关闭的动作,而无任何其它辅助锁止的结构;因此,阀盖53极易因枢轴52枢转动作不确实,或受外界的气流压力作用而产生反向枢转,使其在通风口51的壁缘511间产生间隙,形成密闭不良的漏气情况,此为其使用上的一大缺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通风阀门的连动改进结构,使其从根本上能消除密闭不良的漏气情况。
实施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该连动改进结构包括至少一固定支架,其一端枢套于一枢轴,该枢轴贯设于一外框体的通风口内,且该通风口内另设有一与枢轴平行延伸的侧支杆,该侧支杆结合于上述固定支架中段,而该固定支架的另端则由内向外分别枢接一侧连杆与一外连杆;一活动支架,一端固定于上述枢轴中段形成连动,而其另端枢接一中央连杆;一阀盖座,呈一形弯折,其底面结合于阀盖中央,阀盖座的两侧面由底面向上分别斜设有相对应的内孔、中间孔及外孔,使该内孔以枢轴枢接前述外连杆的另端,中间孔以枢轴枢接前述侧连杆的另端,该外孔则以枢轴枢接前述中央连杆的另端,藉由该枢轴转动时经活动支架、中央连杆拉动该阀盖座,配合侧连杆与外连杆在阀盖座上枢轴枢转与反向拉持动作,形成可使阀盖产生枢转后平移盖合的结构。该阀盖是呈弧面弯曲。该通风口周缘设有一利于与阀盖间保持气密的气密垫。
本实用新型通风阀门的连动改进结构是在阀盖的中央设有一阀盖座,该阀盖座上分别以连杆枢接于至少一固定支架与活动支架,且该活动支架与一枢轴结合,而固定支架则是固定于一侧支杆,利用该枢轴枢转驱动活动支架与固定支架产生夹角位置变化,同时带动相关连杆作用于阀盖座,使阀盖受拉推而产生盖合的动作,同时具有适当的拉力,以保持阀盖紧密盖合的状态,且不易受不正常外力作用而开启缝隙。
依本实用新型的此种通风阀门的连动改进结构,由于阀盖是由单一侧盖合于通风口,因此,可在通风口周缘装设适当的气密垫来增进其气密效果。
附图说明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运用原理与产生的功效则参下列依图示实施例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其中:
图1是常见通风阀门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常见通风阀门的俯视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关闭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关闭动作示意图;及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关闭动作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固定支架 32-中间孔
11-外连杆 33-外孔
12-侧连杆 4、5-外框体
13-侧支杆 41、51-通风口
2-活动支架 411-气密垫
21-开口槽道 42、52-枢轴
22-中央连杆 43、53-阀盖
3-阀盖座 511-壁缘
31-内孔 531-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其是常见的通风阀门的立体结构图及俯视平面图,其主要构成及其缺点,已如前所述,此处不再重复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进益,未经李进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325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