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微波经络穴位治疗仪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0912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0912B | 公开(公告)日: | 1985-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陈祖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经络 穴位 治疗 | ||
微波经络穴位治疗仪为一种宽频带,多重频率直接接触式微波经络穴位治疗仪,该仪器包括能在100~2500MHz频带范围内输出多重频率复合波的微波发生器,和由内、外两导体构成的输出头,治疗时,输出头内、外导体均与人体表面直接接触,并由外导体构成屏蔽层。该仪器可代替传统的针灸疗法,并可用于其它的医疗、保健目的,也可对动物使用。
本发明为一种能够对人或动物体表局部区域输出宽带多重频率的复合微波的经络穴位治疗仪,该仪器可用于代替传统的针灸疗法和其它疗法进行处理,达到医疗或保健的目的。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很多不同形式的微波理疗仪器。这些仪器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利用微波在人体内的热效应来实现不同的医疗目的。如肿瘤治疗等。因此这些仪器主要是用在热疗或透热疗法之中。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于微波对人体的生物效应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这些观点认为,除了微波在人体内的热效应、非热效应外,还会产生第三种效应,即对人体经络系统的调整作用,这些观点是以对中医的经络理论、气功机理和气功疗法所取得的研究结果为依据的。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除具有解剖学结构的循环神经等生理系统外,还存在着一个没有被解剖学所证实的经络系统,经络系统中运行着决定人体健康状况的“气”,经络在人体内有其独特的分布,在人体表面沿经络有很多特殊的点,叫作“穴位”。古老的针灸疗法就是依据经络理论,针对不同健康状况选择不同穴位进行针刺,以达到医疗或保健的目的。与经络理论有关的另一保健活动是气功运动,经过长期训练,气功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念控制“气”在体内的运行,达到健身目的。有些气功师还可以使“气”通过某一穴位发放到体外去,这叫作发功。气功师自身的某一穴位,如手上的穴位,发功,将“气”输送到病人身体上的某一穴位上,并取得治疗效果,这在中国已由长期的实距所证明并得到广泛的承认。但是,能够达到发功水平的气功师人数很少,气功也无法普遍应用。
有些学者认为,经络系统是与人体内的电磁场有关。利用现代检测手段对气功师的发功进行测试发现,在发功穴位可测到宽频带的红外线辐射。磁场增强静电富集以及低频次声波等不同结果,有关结果发表在ThcInfraredObserucr No2/80第16页上,作者为本发明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有些学者提出,调整人体内的电磁场可以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而这种调整可通过对人体表面的穴位施加各种形式的刺激来实现。如上述的气功疗法、针灸疗法或其它方式,由于微波辐射在人体内透入深度大,并可产生多重效应,利用微波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可以同时收到类似于针刺,艾灸和气功疗法的效果。根据生物电磁场表现出的连续分布和波动变化的特点,用微波进行穴位理疗时应选用多种频率的复合波,并对人体表面局部区域用较为密集的微波来进行辐射,达到以往的微波理疗所不能产生的类似于针灸和气功疗法的理疗效果。
根据以上介绍的发明思想,本发明人首先研制成功了一种微波针灸仪。有关该微波针灸仪的文章由本发明人在中国发行的《电子学报》1982年第一期89页上发表。该微波针灸仪包括微波发生器和微波针灸天线两部分,微波针灸天线由内、外两导体组成,外导体为一螺旋线式导线,内导体为针灸用的毫针,使用时将毫针刺入穴位,外导体与穴位周围的皮肤直接接触,实现内、外导体与人体间的直接耦合和定向定量的微波输出。临床应用的统计结果表明,使用该微波针灸比传统的针灸疗法获得了更为显著的疗效,并受到普遍的欢迎。该微波针灸仪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并在1984年参加保加利亚第四十届普鲁夫迪夫国际技术博览会获金质奖章。在使用中发现,由于理疗时需将毫针刺入穴位,这为使用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并使一些人不愿接受这种治疗,这也是传统的针灸疗法所遇到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治疗中微波天线的固定使接受治疗者感到不方便。另外,上述微波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范围窄,复合波的不同频率的数目少,与设计思想中要实现多重频率复合波输出的要求差距较大,微波天线的设计使该仪器局限于针刺治疗中使用,适用范围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0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混凝土膨胀剂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复合导布辊的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