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光照法生产吡哌酸中间体脱氢酯的工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0992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0992B | 公开(公告)日: | 1987-11-11 |
发明(设计)人: | 施侠;杨九金;杨光华;武佩玉;郑俊民;程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华制药厂;华东石油学院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照 生产 吡哌酸 中间体 脱氢 工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抗菌药吡哌酸中间体脱氢酯的工业生产方法。至今国内外生产脱氢酯大多采用三乙胺法,该法的主要缺点是脱氢酯的收率低,脱氢酯的纯度低且消耗大量三乙胺等。本发明采用光照法,在由搪玻璃,搪瓷和聚四氟乙烯等材料特制的光化反应器中,以环合酯为原料,加溴后光照脱去溴化氢制得脱氢酯。克服了三乙胺法的上述缺点。
光照法生产吡哌酸中间体脱氢酯的工业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用光照脱溴化氢工艺生产脱氢酯的工业方法。
至今国内外生产抗菌药吡哌酸的中间体脱氢酯大多采用三乙胺法。该法以环合酯为原料,加溴后用三乙胺脱去溴化氢制得脱氢酯。
1978年我国山东新华制药厂在实验室中发现,环合酯加溴后通过光照亦可脱去溴化氢制得脱氢酯。反应式如下:
反应在具有搅拌器的玻璃反应器内进行。采用30W环形日光灯作为外照式光源,在室温常压条件下进行光化反应。转化完全后,反应物经溶剂分离、结晶、干燥得到产品脱氢酯。根据红外、紫外、质谱鉴定结果,光照法和三乙胺法制得的脱氢酯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光照法比传统的三乙胺法具有许多优点,不仅提高了脱氢酯的纯度和收率,而且简化了工艺,可不用三乙胺,减少了三废。但随后进行的光照法工业放大试验,因反应器选材不当,未获成功。光照法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为使光照法能在工业上实现本发明人在探明光照法反应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影响本光化反应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研究结果发现,不锈钢、铁、铅、镍、钴、钛、石墨、石棉绳等都对本光化反应不利,有的甚至导致光化学链反应猝灭。例如反应介质中加入少量铁元素后,虽经15小时光照射,反应仍不能完成,而若不加入铁元素,则经2.5小时光照,反应即可完成。可见,对本光化反应而言,工业反应器的选材是一个关键问题,选材不当,本光化反应不能进行,这正是前人工业放大未获成功的原因。
本发明研究了适用于制造光化工业反应器的材质,筛选出工业上易得的搪玻璃、搪瓷和聚四氟乙烯等材料,用这些材料制成了与反应介质相接触的反应器有关部件。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如下:反应器内壁及搅拌器外表面由搪玻璃、搪瓷和聚四氟乙烯所组成的一组材料中选出的一种材料所构成,反应器筒体与筒盖之间的密封材料以及搅拌器的轴封材料采用聚四氟乙烯或包以聚四氟乙烯带的软填料。
由于本发明提出的工业反应器的应用,使光照法脱溴化氢生产脱氢酯的新工艺得以在工业上实现。
实例
在容积为70升的搪玻璃反应器中装卤钨灯130瓦,搅拌器外表面搪玻璃,所有密封部件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往反应器中加入工业环合酯1.8千克,依次加入工业纯氯仿18千克,自来水30千克,搅拌10分钟后在20-25℃温度下滴加1.3千克工业纯溴,25分钟后开始光照。反应温度50℃,反应压力常压。光照反应三小时,转化完全,反应物经静置、结晶、离心分离。所得产物脱氢酯的纯度为98%,收率为90%。
光照法每生产1千克脱氢酯所消耗的光能折合电能为0.4千瓦小时。
对比项目 光照法 三乙胺法
脱氢酯收率,% 90 80
脱氢酯含量,% 98 96
固体产品颜色 白 灰
三乙胺 不用 用
文献
〔1〕Marcel Pesson,Ger.Offen 2715675(1977.10.27)
〔2〕抗菌药吡哌酸 第二部分,分部工艺总结 山东新华制药厂 1979.9
〔3〕张洪勇 有机中间体的光化研究 华东石油学院毕业论文 1982
〔4〕周根文 环合酯光化脱氢制造脱氢酯(工业放大实验报告) 华东石油学院研究生硕士论文 198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华制药厂;华东石油学院,未经山东新华制药厂;华东石油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0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