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生产杂种大豆的改进方法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2134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2134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1-13 |
发明(设计)人: | 戴维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圈环物品公司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元金;罗宏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杂种 大豆 改进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以商业规模培育F1代杂种大豆植株的改进方法。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发明对培育杂种优势的F1杂种大豆植株所需的异花传粉过程加以严格地控制提供了一种能产生F1杂种植株种籽的完全雄性不育亲本,从而避免了自花传粉的可能性。按工人控制的植物育种程序,把广泛分散的因子:一个非典型的Cms细胞质和两个可育性恢复作用的r1r1和r2r2隐性基因对,在亲本上结合起来就能获得雄性不育性。
众所周知,从不同植物品进行异花传粉所获得的后代中,能获得高度的杂种优势或杂种活性,这种杂种优势有利于提高目的作物的产量。
过去,已成功地进行杂交的代表性作物有:甜菜、玉米(见美国专利3,753,663,Jones)高梁、苜蓿(见Daris,美国专利3,570,181)小麦、向日葵、棉花、水稻(见Yuan,美国专利4,305,225)黄瓜、洋葱、胡萝卜和西红柿。
大豆(即Glycine Max植株的种籽)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作物,例如,美国每年种植约6.5-7.5千万英亩的大豆,这是目前在美国种植量最大的种籽作物。然而,尽管许多技术熟练的植物学家过去50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大豆仍然是农民无法以杂交形式种植的最后的种子植物之一。因此,到目前为止农民还未能获得能培育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大豆植株的种籽(两种异型亲本品系进行杂交即产生杂种优势)。
正如《现代大豆生产》(Modern Soybean Production,by Walfer O.Scott and Samuel R.Aldrich,published by The Farm Quarterly,Cincinnati,Ohio 45210 in 1970)一书中所报导的:
“以商业规模生产杂种大豆种籽的秘密尚未发现。”
B.B.Singh在“大豆突变品系天然异花传粉的高频率”(“High Frequency of Natural Cross Pollination in a Mutant Strain of Soybean”,Current Science,Vol.41,NO.25,P.832-833,1972)一文中指出:
“如果技术发展到能够区分自交种籽和杂交种籽的话,杂种大豆就成为可能。”
Eric H.Erickson在“大豆的蜜峰传粉”(“Bee Pollination of Soybeans”,Proceeding of the Sixth Soybean Seed Research Conference 1976,P.46-49,49)一文中指出:
“如果杂种大豆成为现实,植物育种家就必须对成花特性和他们育种过程中诸种因子的亲和性予以特别的注意。”
Reid R.Palmer在“大豆改良的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in Soybean Improvement”,Proceedings of Sixth Soybean Seed Research Conference 1976,P.56-66,60:)一文中指出:
“1974年Bradner关于杂种大豆种籽生产的专利,第一次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我们应当考虑杂种大豆的可能性。杂种大豆的生产有三条主要要求:(1)雄性不育的、雌性可育的突变体(遗传的或细胞质遗传的);(2)由雄性可育的植株到雄性不可育(母体)植株的高水平的花粉传递;(3)保证产生足够的杂种优势。采用目前的原生的雄性不育体(ms1和ms2),在一个雌性生产行中仅有50%的植株是雄性不育的。这是可以予期的雄性不育植株的最高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圈环物品公司,未经圈环物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2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