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潜油电机电缆插头灌封材料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2217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2217B | 公开(公告)日: | 1988-10-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莲芝;郭凤春;张庆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长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之华;宋天平 |
地址: |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电缆 插头 材料 | ||
用于潜油电机电缆插头的灌封材料。这种灌封材料由改性环氧树脂和热固型橡胶组成。主要成分是环氧树脂、端羧基液体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液体叔胺。改性环氧树脂灌注于电缆插头的前部和尾部;热固型橡胶灌注于电缆插头的中部。加温固化。用该灌封材料制备的电缆插头在50~80℃、120大气压的油井中工作1.5年以上,绝缘电阻始终大于500兆欧。
本发明属于热固型灌封材料,由改性环氧树脂与热固型橡胶二部分组成,具有耐油、耐水、电绝缘性能,用于潜油、潜水电器部件的灌封。
潜油电机电缆插头是潜油电泵机组中连接电缆与电机绕组的重要部件,工作位置在千米深的油井中,长期浸泡在高温、高压油、气、水介质中,电缆插头必须严格密封,以防止电缆铠皮内渗入的油、气、水沿电缆插头壳体或电缆分相护套间隙流到电缆插头导电柱上。然而一般材料难以满足这种密封要求。有人曾用环氧树脂、丁腈橡胶等材料密封,但因环氧树脂脆性大,高压下易出现裂纹不能密封;丁腈橡胶与电缆插头壳体、电缆分相护套间粘合不牢,加之丁腈橡胶流动性差,不易进入窄小间隙,也不能密封。美国Centrilift公司是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注塑成型,但是高温高压的操作需要高价的装置和模具,且能量消耗也大。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提供了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和一种热固型橡胶配方,其机械性能、电性能、耐油、耐水性能都很好;且粘度低、流动性好,易于灌注,加温固化后与电缆头壳体、电缆分相护套材料粘合力高,两种材料配合于潜油电机电缆插头的灌封,电缆插头前部即接触导电柱部位灌注改性环氧树脂,以保证高介电性能,电缆插头中部灌注热固型橡胶,以保证与电缆分相护套橡胶材料粘合力强并具有弹性密封作用;电缆插头尾部再灌注改性环氧树脂,使电缆与电缆头牢固结合为一整体,耐冲击,加强密封作用。
本发明的主要组成物是端羧基液体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简称丁腈羧)、环氧树脂、液体叔胺。
本发明所使用的环氧树脂可以是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当量为0.41~0.47环氧当量数/100克,软化点12~20℃),酚醛环氧树脂(环氧当量为0.53~0.57环氧当量数/100克,软化点≤28℃)。本发明所使用的液体叔胺是三乙醇胺、苄基二甲胺,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2-甲基咪唑环氧丙烷丁基醚加成物、2-乙基、4-甲基咪唑为固化剂组成,本发明所采用的固化温度为60~100℃,固化时间为5~72小时。
用本发明提供的灌封材料制备的电缆插头在50~80℃和120大气压的油井条件下使用1.5年以上,电缆插头绝缘电阻始终大于500兆欧。
制备实例如下:
称双酚A型环氧树脂100份、丁腈羧10~30份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在60~80℃预热半小时,搅拌均匀,于真空下脱除其中空气后,加入三乙醇胺2~6份、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2~4份,再次搅拌脱气,灌注于电缆插头前部和尾部。
称取丁腈羧100份、双酚A型环氧树脂55~85份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在60℃~80℃预热半小时,搅拌均匀,于真空下脱除其中空气后,加入三乙醇胺2~6份、2-乙基咪唑环氧丙烷丁基醚加成物10~15份,再次真空脱气,灌注于电缆插头中部。
灌注好的电缆插头放入60~100℃恒温烘箱中固化5~72小时。
本发明提供的灌注材料性能见表1、2。
表1 改性环氧树脂性能
浸油7天 浸水2.5月
抗剪粘接强度(kg/cm3) 常态 (50℃)(80℃)(室温)
不锈钢 300
碳钢 280 259 258 280
黄铜 249
抗拉粘接强度(kg/cm2)
碳钢 410
表面电阻系数(Ω) 2.9×10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2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