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铬酸盐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2681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03009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04 |
发明(设计)人: | 纪柱;田群;董保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化学工业部天津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铬酸盐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铬铁矿加工工艺。传统的含钙焙烧加工铬铁矿的方法,填料消耗和排渣量都很大,Cr6+污染严重。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钙焙烧加工铬铁矿的方法。本发明用一种无钙填料--镁铁矿与铬铁矿和纯碱混合焙烧,浸渣经适当分选,返回焙烧工序,因而显著降低了填料消耗和排渣量,解决了Cr6+污染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属于铬矿加工工艺。进一步说是一种由铬铁矿制取铬酸盐的方法。
众所周知,目前工业上由铬铁矿制取重铬酸钠是将铬铁矿配加适量碱和大量钙质填料,在回转窑中,在含氧气氛下,1100℃以上焙烧,炉料冷却后,浸取过滤,浸液经后处理得到重铬酸钠,浸渣部分返回焙烧,部分排放。这种传统的生产方法最大缺点是,填料消耗大,约2吨填料/吨产品,排渣量大,约3吨渣/吨产品,渣含Cr6+甚至高达2~3%(包括水溶及酸溶Cr6+,依Cr2O3计,以下同),污染严重。
为克服传统法的上述缺点,各国相继进行了无钙焙烧加工铬铁矿的研究。例如,美国专利3816095,3816096,3852059(1974)将予氧化的铬铁矿同纯碱和返渣混匀,造球烘干,在床窑中氧化焙烧。西德专利2557403,2607131(1977),通过加入SiO2或Al2O3,控制铬铁矿的SiO2/Al2O3摩尔比,再同纯碱,返渣混匀焙烧。美国专利4162295(1979),4244925(1981),控制炉料的Cr/Al,采用两次焙烧中性浸取。日本特许39200(1976),用铬铁矿、烧碱同菱镁矿焙烧。日本公开特许5327,92122(1981),将铬铁矿与纯碱及返渣混合焙烧。另有不少专利介绍不用任何填料采取多次焙烧浸取法。但是上述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解决浸渣中Si、Al积累问题,致使随返渣循环焙烧次数的增加,浸液中Si、Al含量明显增大,加大了后处理工序的难度,难以连续化生产。而单纯用菱镁矿或氧化铁或黄铁矿渣做填料,填料耗量和排渣量无显著下降,对比传统法其优越性不明显。另外上述方法均未有效地解决Cr6+污染严重的问题。所以无钙焙烧法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铬铁矿的方法,既能解决浸渣中Si、Al积累问题,又能明显降低填料消耗和排渣量,同时又可有效地解决Cr6+污染的严重问题。
本发明分析了以前采用的无钙填料,没有明显降低填料消耗和排渣量,没有解决返渣中Si、Al积累问题的原因,是其返渣没有采取适当的分选措施,而且以前所选用的无钙填料也不适宜分选。本发明首先考虑到要选择一种适宜的惰性无钙填料,既有利于焙烧,又易于进行分选。为此本发明进行了大量的物相分析和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铬铁矿中的杂质Mg、Fe、Al能生成镁铁矿,Mg(Fe、Al)2O4,即铁镁酸同尖晶石的固溶体。镁铁矿的比重、磁性、酸溶性同渣中Si、Al杂质明显不同。这一发现亦就同时提供了至少三种对浸渣进行分选的方法。
本发明对无钙焙烧时Si、Al的变化规律及Cr6+污染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合物相分析,证明在使用纯碱无钙焙烧情况下,生成的唯一酸溶性Cr6+化合物是铬黝方石,6NaAlSiO4·(Na2CrO4)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减少甚至完全避免其生成,使酸溶Cr6+降至0.1%以下,这微量的酸溶Cr6+易被还原解毒。
综合以上结果,不难找到一条既能保持铬氧化率高和碱利用率高,又能显著降低填料消耗和排渣量,解决返渣中Si、Al积累问题,同时又容易解决Cr6+污染的工艺路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化学工业部天津化工研究院,未经化学工业部天津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2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