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中国古典建筑--亭、阁建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4481 | 申请日: | 198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4481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半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半耕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肖亚辉 |
地址: | 湖南省湘潭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国 古典 建筑 建造 方法 | ||
一种中国古典建筑一亭、阁建造方法。本发明属于亭、阁建造方法。该方法是将亭、阁全部部件进行造型预制,再在现场进行组装来建造亭、阁的,并且亭、阁的艺术图案、色彩均是与部件一起成型、凝固。这样使得现场施工期短、造价低:装饰面不退色、脱落。是一种理想的亭、阁建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亭、阁建造方法。
亭阁建筑是点缀公园、美化环境、丰富生活的常用艺术性建筑。传统的亭阁建筑为木石结构。它便于艺术加工造型。但工期长,造价高、易被风化剥落。使用寿命短。五十年代以来,亭阁建筑逐步过渡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造价。节约了木材。延长了使用寿命。但由于亭阁建筑是一种高难度的艺术性的异形建筑物。它往往在一个部件上含有园、拱、方、角、孤等各种几何曲面。故此现有混凝土亭阁建筑都是钢、木、土、模并举。进行现浇或采用局部预制焊接制成。以实现其艺术观尝价值。这样它依然存在着工期长、模具规模大。施工现场大。各部件与部件的装饰层之间应力不一致。造型层易剥落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亭阁建筑的特殊性。提出一整套亭阁全部件分别预制、成型、成色。在现场进行组装的方法。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缩小施工场地、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艺术观尝价值。
本发明首先从亭阁受力情况和各不同亭阁的共性出发。在不规则的整体亭阁中。找出代表共性而又较为规范的面体作为预制部件。(如六角亭的拱顶就可分离为六个预制块件)。然后对这些不能用翻转模和活动模的非规则几何体。采用易于成型和修改的胎模和活动模结合进行倒置造型预制。且考虑到无论哪个部件都只有个别曲面供人们观尝。而其剩余面则或为其它部件所复盖,或为一般平面的特点。进行胎模设计。使其部件的主观尝面位于预制胎模的上方。这样便于在主观尝面上进行得心应手的各种艺术图案的雕塑造型。在部件的预制过程中,胎模上方的艺术图案色彩与整个部件一起成型、凝固、这样应力一致。永不脱落,部件的艺术雕塑层采用色太泥和矿物质颜料掺和制作。使其造型与色彩同时进行,经久不变。
本发明在制作各预制部件时,都根据其受力情况留有杯口、洞口、钢筋头。分梯挂耳、榫头榫眼等,以便于现场组装,现场安装时只需将各部件搭配好。用混凝土灌浆锚固。则整座建筑浑然一体,给人以柔合的艺术感受。并且设计为空心的亭阁柱体又与亭阁基座和各牵方、大梁等通过留杯口、灌注一起。从而整座建筑既有结构力又有牵附力,使得基实、亭牢、经久耐用。
本发明也适用于廊、榭建筑的制成安装。(参见附图)。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现场施工期短:造价低;装饰面不腿色、不脱落;各部件接点不易松动;整座建筑物美观耐用。亭阁全是混凝土结构。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一公园中的六角亭(见附图说明)。该六角亭的部件预制工艺及组装分别叙述如下:
(一)亭基1:亭基1是现场施工。在处理时应按设计在对应的树立亭柱2位置上留下大于柱径的杯口中央预留钢筋。其留钢筋长度和杯口深度应与整座亭阁压力相适用。以利亭柱2的安装。
(二)亭柱2:亭柱的施工是整套亭阁的关键所在。它为一预制构件。亭柱2根据要求预制成空心的园柱体或棱柱体。在亭柱2对应于牵梁5、匾额6、围座靠背7及座橙板8的安装位置上应留下相应的直穿亭柱2管壁的榫眼9,安装时将亭柱2下端插入亭基杯口3内。在等距离、角平分、水平、垂直校准后。将亭柱2用混凝土锚固。
(三)座橙靠背7和橙板8及牵梁5:此三样为三个不同的预制件。它们两端的榫头部预留有伸出的钢筋头。安装时将两端的榫头及预留钢筋分别插入亭柱2的对应榫眼9内。在亭柱2的上端插入超过柱长的钢筋。且用混凝土灌入亭柱2内至牵梁5高度。将座橙靠背7及橙板8和牵梁5锚固。
如牵梁5的设计带有挂络角花10,则与5一块预制。
(四)匾额6:先预制出两端留有榫头和钢筋的薄板。再在混凝土的初凝用期用色水泥或掺色水泥在主观尝面上进行各种山水人物图案的艺术塑花,安装时将两端榫头和钢筋插入亭柱2内,并用混凝土灌入亭柱2内锚固。
至此整座亭阁的下部安装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半耕,未经黄半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4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固体表面速度变化的光干涉仪
- 下一篇:摆套转鼓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