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澄泥砚的制造方法及水夹层澄泥砚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4538 | 申请日: | 1985-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4538B | 公开(公告)日: | 1987-03-04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文达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太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闻秀元 |
地址: | 山西省太原市王村***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澄泥砚 制造 方法 夹层 | ||
本发明为书法、绘画工具--砚台的制造工艺以及一种具有保湿效果的澄泥砚。主要特征是以浑河水或沉积泥为原料,经制浆、过滤和渗漏制取坯料,制坯过程中加入各种辅助材料以烧制不同色彩,出窑后进行上蜡处理。用此法制造的澄泥砚,其硬度、吸水率、发墨效果及其它技术要求均达到或超过珍藏古澄泥砚的标准。所说水夹层澄泥砚在达到古砚标准的基础上更具有墨池中墨汁长久不干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书画研墨用具-砚台的制造工艺,特别是澄泥砚的取料、制坯、烧制及出窑后的上蜡处理。
澄泥砚为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澄泥砚、洮河砚)之一。与石砚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较石砚发墨程度高、分量轻、可塑性、再造性强,而且能烧制不同颜色,其制做始于唐代,但制做技术至明末清初即已失传。据现存《砚林锉录》记载“……制澄泥砚、缝绢袋于汾水中,逾年后而取则泥实囊矣,陶为砚,水不涸”。照此法试行,将布袋置于河水中,实际无法得到所需要澄泥,这是因为布袋受河水泥沙挤压,很快卷缩一团,致使细泥无法进入袋中,由此看来,仅就这简短记述是不能烧制出合格澄泥砚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澄泥砚的方法及一种水夹层澄泥砚,其制造方法包括选料、澄细、制细、制坯、焙烧及出窑后的处理。
取料:提取浑河水放入沉淀池中,待泥稍沉淀后,将清水吸出,再将沉泥过滤或将河水装入绢袋,放在水中摆动,让细泥从袋中流出,获取澄泥,也可挖掘古代沉积泥层,不过这些泥层要进行挑选,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要满足以下要求:
SiO260.86、Fe2O35.99、Al2O318.08、CaO7.85、MgO3.09、Tlo0.84、K2O微量,如采取固体泥,则应先将泥块浸入水中制成泥浆,然后用绢箩过滤,再用尼龙纱过滤多次,滤过的泥浆盛入木盆或陶盆内,再经沉淀澄细,以获得细腻泥浆。将滤过的泥浆装入密度较大的布袋内,然后将布袋扎封,悬于支承架上,并使其不停地抖动或用轮转机使布袋转动,以加强泥质的密度与坚实。此过程依靠水的压力和泥浆的自重形成了泥团的自身结构。
制坯:待布袋中的泥浆停止滴水后即达到了可塑性的程度,形成了具有自身结构的泥团,取出用手拍揉,使其逐渐成为欲制的砚身雏形。操作过程中,切不可打乱泥团的自身结构,以防形成气孔或裂纹。制坯过程,还可使用特制坯模,其作法是:在布袋中的澄泥尚未形成固定结构之前,取出适量,装入模内进行墩实,而不采取模压,以保持自然结构形成的锋芒。这一点是澄泥砚坚实、细腻、温润发墨的关键。
干燥过程:是将制好的砚坯置于多层宣纸或多层报纸上,先经过避风、阴干、慢干,待干透后置阳光下曝晒,为烧制出预想的颜色,要在砚坯内或在砚面上添加不同材料烧制,如:
黑色:在窑温不足600度时加谷糠。
红色:在砚坯中加氧化铁或在砚面上覆氧化铁烧制,放置窑内正中位置上。
黄色:覆稻糠置炉内中侧位置。
绿色:在砚坯中加氧化铜或在窑前覆高级水泥。
紫色:覆氧化铁及有烟煤末,或覆未烧透煤渣。
白色:在砚坯中加氧化铅或在入窑时覆以高级石膏或取古代湖泊海洋沉积泥层。
各色相间者照上述方法,按预定意图,在不同位置施加不同材料。
烧制:炉温以900至950℃为宜,最佳为920℃。烧制时间80至100小时待炉温降至100至300℃时出炉,出炉后,即刻上中国蜂蜡,以达到防渗效果。
用以上所说方法制作的澄泥砚硬度为HV=183KG/mm2,密度为1.945克/cm2、吸水率为0.19%。
此法生产澄泥砚,取材料容易,成本低,操作简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文达,未经徐文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4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间歇式液固流化床
- 下一篇:抗热冲击型熔铸合成云母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