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L-苏氨酸的发酵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4604 | 申请日: | 198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155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檀耀辉;张柄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轻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苏氨酸 发酵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采用乳糖发酵短杆菌(Brevibacterium Lactofermentum)的AHV和AEC双重抗性、并通过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的平板分离培养基(简称为琥珀酸培养基SAM)选择得到的变异株C2-1261(AHVr AECr SAMg)作为L-苏氨酸生产菌,可在发酵培养液中积累16mg/mlL-苏氨酸,继而采用通常的离子交换提取工艺从中分离收集结晶状L-苏氨酸。
本发明涉及L-苏氨酸的发酵生产方法。
发酵法生产L-苏氨酸,已有报道采用乳糖发酵短杆菌(Brevibacterium Lactofermentum)的α-氨基-β-羟基戊酸(AHV)和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双重抗性变异株作为L-苏氨酸生产菌。本发明使用的L-苏氨酸生产菌,则是从乳糖发酵短杆菌出发诱导的、具有AHV和AEC双重抗性并通过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的平板分离培养基选择(以下简称SAM9,意指growing on succinicacid medium)的变异株乳糖发酵短杆菌C2-1261(该菌株已以CGMCC NO.0084的保藏号于1985年9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首先从野生型菌株乳糖发酵短杆菌ATCC13869出发诱导AHV抗性和AEC抗性,再赋予SAM9标记,即可获得本发明的变异株。
以下说明选育本发明变异株的具体方法。首先从ATCC13869出发,按照文献(中森茂,椎尾勇:*酵と代谢,32:56,1975。)所述方法选育AHV抗性和AEC抗性变异株,从中筛选获得乳糖发酵短杆菌B7-8354(AHV* AEC*)。将隔夜培养于斜面培养基的B7-8354的菌体用0.1MpH7.2磷酸盐缓冲液制成浓度为108个/毫升的单细胞悬浮液,加入甲基磺酸乙酯(最终浓度为0.4M),31℃振荡处理1小时,中止反应后将处理液涂布于琥珀酸培养基(SAM)上,31℃培养2~6天,挑选在该培养基上生长较快的大菌落,即为SAM9变异株。为了测试各变异株的L-苏氨酸生产能力,将各变异株的斜面培养菌体接一环于盛有5ml发酵培养基的试管(2×20cm)或20ml发酵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31℃振荡培养72小时后测定发酵培养液中的L-苏氨酸含量。图1表示从B7-8354出发诱导获得的175株SAM9变异株的摇管产酸分布。图2表示最高株C2-1261(AHV*AEC*SAM9)与其亲株B7-8354(AHV*AEC*)产酸能力的比较。结果表明,由于诱导SAM9变异,使L-苏氨酸产量大幅度提高。
发酵培养液中L-苏氨酸的分离收集可采用通常的离子交换提取工艺进行。
实施例1
将培养一天的乳糖发酵短杆菌C2-1261的斜面菌体接一环于盛有20ml发酵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31℃振荡培养72小时,培养液中L-苏氨酸含量可达16mg/ml。合并各摇瓶培养液共得1升,离心去除菌体和碳酸钙,上清液流入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稀氨水洗脱,洗脱液经脱色浓缩、冷却结晶,得到L-苏氨酸粗结晶11克。再经重结晶擦作,可得纯度为98.5%以上的L-苏氨酸精结晶8克。
斜面培养基组成(%)
葡萄糖 0.5 NaCl 0.5
牛肉膏 1.0 蛋白胨 1.0
琼脂 2.0 pH 7.0
琥珀酸培养基组成(%) 发酵培养基组成(%)
琥珀酸钠 5.0 葡萄糖 10.0
(NH4)2SO4 0.15 (NH4)2SO4 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轻工业学院,未经无锡轻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4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