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反冲增压器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5115 | 申请日: | 198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5115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廖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智敏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服务处 | 代理人: | 李明星 |
地址: |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冲 增压 | ||
一种反冲增压器,用于提高二冲程内燃机。尤其是曲轴箱回流扫气、活塞气口进气二冲程内燃机给气比。由外壳和固定在外壳内的反冲器组成,外壳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口,外壳与反冲器之间留有间隙,反冲器朝出气口的一面至少有一个凹穴。反冲器能反射射流,装在气缸进气口或化油器进气口,反射射流与气缸“反喷”出的射流相对冲,从而达到了增压、提高给气比的目的。这种反冲增压器结构简单,并可以改善内燃机的动力和经济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二冲程内燃机,尤其是曲轴箱扫气、活塞气口进气二冲程内燃机给气比的装置。
在以往的二冲程内燃机中,如曲轴箱扫气活塞气口进气二冲程内燃机。在进气行程结束,活塞下行进行压缩行程,进气口尚未被活塞关闭时,曲轴箱内受压缩的气体向进气口“反喷”,这就是进气反喷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降低了曲轴箱气体的压力,降低了给气比,降低了这种内燃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对于二冲程汽油机,还浪费了“反喷”出去的混合气,造成燃油的很大浪费,并且污染环境。有的利用进气管波动效应或者在空气滤清器与化油器之间设置挡气板,可以提高给气比但收效不大,为了减少“反喷”损失,提高给气比,一些车用二冲程汽油机和高速船用挂机采用簧片阀式进气或圆盘(阀)式进气,这种进气装置效果虽好,但制造比较困难,成本较高。并且圆盘式进气低速密封困难,簧片阀的簧片一旦折断,还可能造成汽油机严重损坏。因此,还不能普通在二冲程内燃机上应用。目前大多数曲轴箱扫气二冲程内燃机,仍采用活塞气口进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可靠而有效的减少二冲程内燃机,尤其是曲轴箱扫气、活塞气口进气二冲程内燃机进气“反喷”损失,提高给气比的装置。
在美国专利US2206193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排气装置,这种装置可防止排气的反射,以提高气缸的排气量。本发明的反冲增压器是对上述装置进行改进后,安装于内燃机进气系统而完成的。
下面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发明实例说明本发明的构成。
附图是与空气滤清器组合成一体的反冲增压器示意图。
本发明的反冲增压器包括外壳(2)和固定在外壳内的反冲器(3)组成,外壳上设有进气口(5)和出气口(8),外壳与反冲器之间有空隙(7),所说的反冲器朝所说的出气口的一面至少有一个凹穴(6),其特征在于,外壳(2)为圆筒薄壁件,一端封闭,进气口(5)开在靠近闭端的侧壁上或封闭端上,另一端为同心收敛圆锥段与化油器进气口(1)相接,在外壳内同心安置的反冲器(3)为一个凹形圆筒薄壁件,内腔底部有一个短中心锥,该中心锥高度远小于圆筒的高度、底部外表面为球形与外柱面圆滑相接;反冲器(3)通过一个带通孔的圆板件支承在外壳内圆柱面上。
本发明的工作情况以曲轴箱扫气活塞气口进气二冲程汽油机为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将反冲增压器安装在化油器进气口(1)处时,其工作过程如下:汽油机曲轴箱吸气时,空气从进气口(5)进入,经过过滤器(4)过滤之后,从外壳(2)与反冲器(3)之间的空隙(7)进入化油器,与燃油混合成混合气后经气缸进气口进入曲轴箱内。进气结束后,活塞下行,曲轴箱内的混合气受到压缩,此时气缸壁上的进气口尚未被活塞关闭,受压缩的混合气即从该进气口“反喷”出去,经过化油器进气口(1)射入反冲器(3)的凹穴(6)区域内,在反冲器内气流迅速反向,向化油器进气口(1)反射,与“反喷”气流对冲使化油器道内直至曲轴箱内的气压增高,从而提高了给气化比。“反喷”出的混合气经过反冲后,压力和流速都降低。被滞留在反冲增压器内,在下一次吸气行程时再把这些混合气吸入曲轴箱内,减少了燃油的浪费,减少了环境的污染,节约了能源。
反冲增压器的外壳和反冲器可按照所用的二冲程内燃机的性能要求、结构特点和整机外观的协调性设计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和结构形式。如,反冲器可做成独立的形式,也可以和空气滤清器、化油器或其它器件组合成一体,使其具有多种功能。附图中所给出的就是与空气滤清器组合的例子,它是在进气口〔5〕与反冲器〔3〕之间设置一过滤器〔4〕而成的。
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可以有效地提高二冲程内燃机。尤其是曲轴箱扫气活塞气口进气二冲程内燃机的给气比,减少“反喷”损失,并且可以改善其动力性能,提高寿命和节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智敏,未经廖智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多轴线测量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装置
- 下一篇:高效安全电加热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