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从烟道气中脱除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5199 | 申请日: | 198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018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23 |
发明(设计)人: | 罗尔福·格拉夫;迈克尔·施罗特;洛萨·雷;格哈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罗英铭;陈季壮 |
地址: | 联邦德国 D-600***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道 脱除 氧化物 二氧化硫 处理 方法 | ||
介绍的处理方法用于同时脱除烟道气中的杂质,尤其是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这种处理方法是利用流化床系统内的固体来进行净化脱除的,流化床系统由流化床反应器,分离器和回收管道组成,其内的烟道气做为流化气体,该流化床由至少含有两种不同的颗粒,固体颗粒的粒度也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粒度范围。烟道气在160℃~500℃的温度下进行处理。由催化材料构成的粗粒固体可促进氮氧化物NOx的分解,其粒度为dp50,50~100微米,由吸附剂组成的细粒固体用于吸附SOx,其粒度dp50小于20微米。
本发明涉及到的是从烟道气中同时脱除NOx或SO2污染物的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方法是利用流化床系统内的固体颗粒进行净化处理,该流化床系统由流化床反应器、分离器和循环管道组成。烟道气在流化床系统内做为流化气体,流化床至少含有两种固体颗粒,而固体颗粒的粒度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粒度范围。
尽管多年以来对烟道气中的烟尘一直进行收集,但是近年来防止大气污染的条例更为严格,因而从烟道气中清除气态污染物已经变得至关重要。但是根据已发表的文献介绍,这方面的工作仍存在着明显不足。
比如据西德专利申请2341241中介绍的是从气流中同时脱除含氮氧化物和含硫氧化物的处理方法。在处理过程中加入氨,气流用催化介质处理。由于处理过程中的催化剂必须再生,因而这个过程不可以有效地连续进行。处理过程中还是不能使用带有烟尘的气体,否则会使多孔催化剂堵塞,使其不再具有活性。即使能将烟尘提前收集起来,这也将会使处理过程变得非常昂贵,因此也减少了它的竞争性。
据已发表的西德专利申请2645874的另一建议,在100~400℃的温度条件下排出的气体可在带收附〈DP〉剂的流化床内进行脱硫处理以形成干净的硫,吸附剂可在250~450℃的条件下再生。据介绍这个处理方法也适于用吸附剂去除NOx,然而这需要相当昂贵的吸附剂,所以吸附剂必须回收。这种处理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在脱除NOx的同时,被分离的含硫吸附剂可能被NOx或含氮化合物污染,因此不可能得到干净的硫。而且这些最终产物贮存起来也非常困难。
另一种处理方法曾发表在西德专利申请2705434中,这种处理方法是利用含有铜的吸附剂从气流中脱除NOx和SOx。但是这种气流中必须包含游离氧、由于含有铜的吸附剂从一开始就得被氧化以便使其能和SOx结合。这种处理方法不能用于电站排出废气的净化,因为这种工厂必须充分有效的燃烧,因而使得在处理过程中所必须的游离氧无法保证。除此以外,这种处理方法还存在着必须再生的问题。另外从烟道气流中脱除的物质可能最后因为它是有危害废料而只能按高代价处理废料的途径废弃。
在已发表的西德专利申请270591,欧洲专利申请0024061及西德专利申请2939783中介绍的分离工艺也存在着同样的缺点。
据已发表的西德专利申请272689〈&&〉进一步建议,可利用一种催化物质在300~550℃温度下,在接触过程中,最好在流化床内将SO2转*为SO3,并将NOx转化为易于被吸附的化合物一起〈&&〉石灰接触后得到的产物同时从烟道气中分离出来〈&&〉转化的生成物与含硫吸附剂一起被分离来,就使得吸附剂变成无用的废料或者至少降低了质量和使用价值,而也只得克服困难后废弃。
最后,据西德专利申请3235558透露了一种从排放的烟道气中脱除杂质的处理方法。它是利用循环流化床系统内的固体颗粒进行净化处理,该流化床系统包括流化床反应器,分离器和循环管道。在处理过程中,排出的气体做为流化气体,它被输送到包含着两种粒度不同的固体颗粒的流化*内。细颗粒用作污染物的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分离,粗颗粒是化学惰性物质,主要用来在流化床内限持一定的工作条件。已经发现由于粗颗粒的存在*颗粒在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明显增加,否则细颗粒会立刻被气体输送器排出,从而使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条件受到不利的影响。除此以外,由于存在着较大的粒度范围,在粗颗粒和细颗粒固体之间会形成相当大的相对运动。〈D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5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