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电池自动充电线路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5325 | 申请日: | 1985-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5325B | 公开(公告)日: | 1987-05-06 |
发明(设计)人: | 蔡民章;杨兴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营二六二厂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部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竹清 |
地址: |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自动 充电 线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自动充电线路。用全波整流脉冲同步触发控制可控硅对电池组自动充电和停止充电。有报警器可对电池故障或电池欠压发出报警信号。本发明尤其适用于需要用电池作为交流供电网停电时自动启用的备用电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自动充电线路。
目前采用可控硅对电池充电的方法很多,触发可控硅的方式有时钟振荡器触发,半波整流脉冲同步触发和全波整流脉冲同步触发等多种。在英国专利GB2110013中公开了一种用全波整流脉冲同步触发形式的电池自动充电线路。但是这种线路一般适用于专门对电池充电的装置中,不能用于作为直流备用电源的电池充电。当电池发生故障(短路或断开)时,这种线路能使充电停止,保护供电网和整流线路,但是不能发出报警信号,电池故障不易被人们发现。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对应急备用电池充电、停电控制,一旦电池或应急供电回路出现故障时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的线路。
本发明是由晶体管〔BG1〕-晶体管〔BG7〕及相应的电阻、电容组成的电池自动充电线路和晶体管〔BG8〕-晶体管〔BG14〕及有关电阻、电容器组成的故障报警电路两部分实现的。
以下将结合附图分别对发明的两部分线路作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线路图。
电源变压器的初级与交流供电网相接,从电源变压器的次级得到适当的交流电压,此电压由整流线路〔1〕整流后成为100赫的脉动电压,整流可用桥式整流或全波整流。此脉动电压除加至可控硅〔BG6〕的阳极外,还通过二极管〔BG1〕和电容器〔C1〕产生直流电压供给晶体管〔BG4〕的集电极,并在稳压管〔BG2〕上产生基准脉动电压,此基准脉动电压经射极跟随器〔BG4〕的电流放大成为可控硅〔BG6〕栅极的同步触发脉冲。当连接于可控硅〔BG6〕阴极的电池组〔2〕电压低于栅极上的基准脉动电压时,可控硅〔BG6〕导通,脉动电压经电阻〔R1〕和可控硅〔BG6〕对电池组〔2〕充电,当电池组〔2〕电压被充到接近充电基准电压时可控硅〔BG6〕不能被基准脉动电压触发,充电停止。由此实现对电池充电的自动充、停控制。在稳压管〔BG2〕和晶体管〔BG4〕之间的二极管〔BG3〕起到钳位作用,以保证在交流供电网电压波动时,基准脉动电压不变。当可控硅〔BG6〕被触发后,二极管〔BG5〕可隔断晶体管〔BG6〕和晶体管〔BG4〕的联系,防止晶体管〔BG4〕的发射极-基极反偏。当交流电源停电时,二极管〔BG7〕可隔断电池组〔2〕和充电电路的联系。
电池组〔2〕正常时,晶体管〔BG10〕不导通,故障报警电路不工作。交流电源中断时,电池组〔2〕自动向设备供电。一旦出现电池因长时间供电而下降至欠压报警值时,晶体管〔BG10〕导通,当晶体管〔BG10〕的集电极电压上升至一定值时,晶体管〔BG12〕和晶体管〔BG13〕导通,使发光二极管〔BG14〕亮,蜂鸣器〔3〕响。调节电位器〔RV〕可以改变欠压报警的数值。如果交流电源正常时,电池组〔2〕处于充电状态。当电池组〔2〕发生故障时,随着可控硅〔BG6〕的导通和截止,在二极管〔BG7〕的负极也出现一连串脉动电压,此脉动电压使晶体管〔BG10〕脉动导通,在晶体管〔BG10〕的集电极输出一连串幅度为一定值的脉冲信号经过二极管〔BG11〕和电容器〔C2〕组成的泵电路积分,使晶体管〔BG12〕和晶体管〔BG13〕导通,通过发光二极管〔BG14〕和蜂鸣器〔3〕发出报警信号。判别电池欠压报警还是故障报警的标志是交流电源的有无。加在晶体管〔BG10〕和稳压管〔BG9〕之间的二极管〔BG8〕是为了使晶体管〔BG10〕基极-射极之间压差最大不超过0.7伏,保证晶体管〔BG10〕不被损坏。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需要用电池组作为交流供电网停电时自动启用的备用电源中。例如在各种报警器中就应该装有这样的备用电源。其优点是可以用交流电自动对电池组充电和停止充电,具有电池故障和电池欠压报警装置,因此可靠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营二六二厂,未经国营二六二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代用燃料油及配制方法与设备
- 下一篇:磷光体及其产品的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