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耐高温防腐涂料的涂敷工艺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7781 | 申请日: | 1985-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04612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忠文;于洪泽;那辉;王兴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吉林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喜生 |
地址: |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防腐涂料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耐高温防腐涂料的涂敷工艺。巨醚砜涂层的特点是:1.在260℃以下可以长期使用耐50%苛性碱,稀浓盐酸等性能方面与传统的搪瓷涂层相近。2.便于烧结节省能量。3.冲击、韧性好,比搪瓷使用寿命长。4.易修补,局部一旦发生脱落可用本涂料自身修补。5.巨醚砜涂料与各种钢材、铁、铝、铜等各种金属制件粘结力强。
本发明属于耐高温防腐涂料涂敷工艺技术。本发明所使用的巨醚砜树脂是按专利CN85105138的方法制备的,即采用4.4′-二羟基二苯砜和4.4′-二氯二苯砜的克分子比为1∶0.98~0.50或0.98~0.50∶1,用溶剂(环丁砜或二甲砜或二苯酮)溶解单体成溶液,然后加入苛性碱使之成盐、巨合同时在溶液中进行,就可以合成出不同的端基(羟端基、氯端基)不同分子量的巨醚砜树脂。巨醚砜树脂膜的制备已在专利CN85107881中详细阐述,也就是将巨醚砜树脂溶于二甲基乙酰胺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丙酮或乙酰乙酯或甲苯,搅拌直至混合均匀为止,用平板浇注或铝箔挂胶法制成所需的树脂膜。使用巨醚砜树脂做防腐涂层,要将涂在金属表面的树脂在300℃~400℃,其中350℃~390℃为最佳烧结温度,就能得到表面光滑,粘着力强的涂层。将巨醚砜树脂涂到金属表面可根据需要采取不同配方分别用三种涂敷工艺进行。
1.溶液喷涂工艺
溶液喷涂配方国外已有专利报导,如:日本专利特开昭51-7057,昭53-3325等。他们所用的溶剂体系都是低沸点的二氯甲烷-氯仿体系或二氯甲烷-甲醇体系,易于干燥,但由于挥发速度太快,导致涂层的流平性差,配制的喷涂溶液易凝胶而无法继续使用。本发明就是在全面分析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经过实验找到以二甲基乙酰胺为主溶剂同与主溶剂互溶而沸点低的有机溶剂如酮类、酯类、苯及其同系物等次溶剂的混合溶剂体系,主次溶剂重量百分比为1.0~0.67之间,次溶剂又以丙酮、乙酸乙酯、甲苯等为最佳。利用这种溶剂体系不仅流平性能好而且喷涂液稳定,便于贮存,就是放置半年左右也不会产生沉淀、凝胶现象。使用时只要将此溶液用适当方式均匀喷涂于防腐物表面,在鼓风条条件下以2~5℃/分的升温速度升至180℃干燥10分钟,再继续升温至300℃~400℃其中以350℃~390℃为最最佳,烧结10分钟,就可得到表面光滑粘结力强的涂层。涂层厚度可根据需要控制在5~50微米之间,此法适用于薄涂层制件。
2.粉末喷涂工艺
对于需要厚涂层的工业防腐制件,可用粉末喷涂工艺进行。先将巨醚砜树脂粉末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水,按重量百分比为:1∶0.01~0.05∶2~4混合再用球磨机将其研磨,直至树脂颗粒平均直径为20微米左右止,将此悬浮液用一般喷涂工具喷涂到防腐物表面,待干燥后在控温炉内逐渐升温至250~300℃烧结10分钟,然后再升至380~390℃烧结5分钟,即可得到所需涂层,其厚度则可根据需要控制在50~800微米之间。
3.薄膜衬贴工艺
对于不便于在固定加热炉中施工的大型制件或其他特殊情况,可用事先制好的巨醚砜树脂膜按需要剪裁,贴覆到制件需要保护的部位,然后用热风设备或超声设备等依次将贴膜处加热到所需温度(同粉末喷涂工艺烧结温度)此膜就与制件表面形成粘结力强的覆盖层。其厚度由所选定膜的厚度来决定。
此外,还可以采用静电喷涂工艺进行。
巨醚砜涂料的特点是:
1.在耐温等级(在260℃以下可以长期使用)耐碱、酸腐蚀(耐50%苛性碱;稀、浓盐酸等)等性能方面与传统的搪瓷涂层相近,故可部分地代替传统的搪瓷防腐制品。
2.涂敷烧结温度在400℃以下进行。同烧结温度在800℃左右的搪瓷相比可以节省能量,便于烧结。
3.冲击。韧性好。不会因一般冲击而脱落,损坏,比搪瓷使用寿命长。
4.易修补。局部一旦发生脱落可用本涂料自身修补。
5.巨醚砜涂料与各种钢材、铁、铝、铜等各种金属制件粘结力强。
具体实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7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1,2,4-三唑和咪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离心式离合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