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记录脉冲编码调制(PCM)信号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8275 | 申请日: | 1985-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8275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岡本宏夫;小林正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新根 |
地址: | 日本 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记录 脉冲 编码 调制 pcm 信号 方法 装置 | ||
在采用旋转磁头将每个均由12位字组成的双通道声频PCM信号转换成8位字组成的数据并记录之的脉冲编码调制(PCM)信号记录方法和装置中,提供了将PCM信号转换成每个由PCM信号的2字的8高位组成的两个数据和一个由剩下的各个字的4低位组成的8位数据装置。转换后PCM信号记录在磁带上,即将有I字/通道并记录在第一和第二磁迹上PCM信号分成第一半和第二半,第一半中偶数据和第二半中奇数据组成记录在第一磁迹上的数据,第一半中寄数据和第二半中偶数据组成记录在第二磁迹上的数据。
本发明介绍一种脉冲编码调制(PCM)信号记录技术,并具体地介绍适用于旋转磁头型PCM记录仪的记录PCM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在1983年10月12日公开的未实审的日本专利公报58-173934(日本专利申请序号57-55660,1982年4月3日提交)所披露的PCM记录仪中,取样频率为48KHz或44.1KHz和量化位数为16(位)的PCM信号(1个字)由8(位)记录(8(位)称为1码元)。在用旋转磁头将PCM信号记录在磁带上的旋转磁头型PCM记录仪中,记录数据序列使初始PCM信号可以重建在每条磁迹上,如1983年11月2日公开的未实审的日本专利公报58-188314(日本专利申请序号57-69915,1982年4月26日提交)所披露的。
另一方面,通过把待记录的信号、诸如声频信号的取样频率设定为32KHz,并用12位非线性地量化信号,可以得到PCM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时间约为普通记录方法的二倍的这样长时间记录。但是,由于1个字是由12位组成,所以不能采用由码元记录信号的普通方法。
《DTA会议活动纪要》(“DTA Meeting Activity”)第36-42页,特别是《电子学》杂志(“ELECTRONICS”)1984年第24卷第10期40-42页(日本电子工业协会ELAJ出版)报道了旋转磁头型数字声频带式记录仪(R-DAT)的技术进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将其每个字包括了预定位数的输入PCM信号转换成合适的PCM信号记录格式的方法和装置,在该PCM信号记录格式中,用小于1个字位数的预定位数记录字信号,作为数据处理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适合于旋转磁头型PCM记录仪的PCM信号记录方法,在该方法中,12位字的PCM信号转换成8位数据,使其适用于以8位作为单元来处理信号的系统,并具有与记录(16位字)PCM信号时所得到的相同的错误隐蔽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点,PCM信号的2个字被转换成数据的3个码元,这3个码元包括由每个字的高位组成的码元和各个字低位组成的码元,并且,相邻的PCM信号在不同的磁迹上排列成相互隔开的奇数据和偶数据。这样,有助于用8位或码元处理信号,并补偿在重放时所遇到的猝发错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点,被取样的两个信道的PCM信号,被转换成3码元数据,并用多个旋转磁头记录在记录介质上。能够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交替磁迹上的预定数据码元数按时间顺序分成相应于PCM信号的第一半和第二半的两组,对应于PCM信号第一半的偶PCM信号的偶码元数据和对应于第二半的奇PCM信号的奇码元数据记录在交替的磁迹的一条上,与第一半的奇PCM信号对应的奇码元数据和第二半的偶PCM信号对应的偶码元数据记录在另一条磁迹上,数据以交替的(一对)磁迹为单元结束。另一方面,错误检测/校正码结束于每条磁迹上。在每条磁迹的第一半和第二半中,PCM信号的偶码元数据和奇码元数据按这种顺序排列,或按相反的顺序排列。
根据本发明,具有(12位)字的PCM信号可以用简单的处理方法转换成8位信号,使信号可以用于用8位处理信号的系统。如果出现了猝发错误的一条磁迹或多条磁迹上的一猝发错误多达磁迹的一半,那么在重放时也不会按着时间顺序作为猝发错误出现,因此提高了错误隐蔽能力。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方案中第一磁迹的数据格式,
图2示出了第二磁迹上的数据格式,
图3示出了磁带上磁迹的排列,
图4说明了数据转换方法,
图5示出了PCM信号记录装置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8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