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低温着色玛瑙制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9535 | 申请日: | 198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9535B | 公开(公告)日: | 1987-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鹏;曹君昌;卢纯华;李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齐齐哈尔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东明 |
地址: |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着色 玛瑙 制品 方法 | ||
一种低温着色玛瑙制品的方法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玛瑙玉器物理化学加工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保证玛瑙制品宝石光泽和强度,又色泽鲜艳、纯正、温润的着色方法,来提高天然玛瑙的利用价值。由于本发明采用低温离子扩散的方法,使着色剂进入玛瑙制品内部,然后用化学固着的方法使制品着色,它不破坏玛瑙制品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便使玛瑙制品着成红、黄、蓝、绿、黑等颜色,不仅提高了天然玛瑙的利用率,还提高了制品的等级和品位。方法简便,无毒无污染。
本发明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玛瑙玉器物理化学加工技术。
目前,世界现存的玛瑙制品人工着色是将可溶性金属盐吸入玛瑙内,经高温焙烧后形成不溶性氧化物而着色的,过程繁锁,且由于高温使玛瑙失去原来宝石光泽和变脆,因而影响了它的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是采用低温离子扩散方法使着色剂进入玛瑙结构内部,然后采用化学固着的方法使其着色。它不破坏玛瑙及玛瑙制品的外形及内部结构,保持了玛瑙的宝石光泽和强度。着色制品有色泽鲜艳、纯正、温润的特点。提高了天然玛瑙的利用率和品位,补正了高温着色技术之足。方法简便易行。
本发明可将白色玛瑙制品着成天然有的红色和黄色,而且可以得到目前世界流行的天然极少产出的黑色、绿色和蓝色,拓宽了色域。
本发明的关键就在于将所选择的着色剂在70~80℃下制成饱和溶液,并将准备着色的玛瑙制品放入溶液中保温浸泡400~700小时,取出清水洗净,在80℃下干燥一小时;再浸入由固着剂配制好的饱和溶液,在70~80℃保温浸泡180~300小时,取出洗净、干燥,获得各种颜色。
选择的着色剂应具备:(1)为无机化学试剂;(2)易溶于水或其它试剂中;(3)能与固着剂迅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和洒精的沉淀物,且能显色者;(4)生成的显色物稳定性好,应不受日光、空气、水和氧化剂、还原剂作用而分解和破坏。
一、着成红色:选择硝酸铁为着色剂,在70~80℃下制成饱和溶液,将预着色的玛瑙制品浸入其中,保温浸泡400~700小时,浸泡时间视制品几何尺寸而不同;取出洗净,在80℃下干燥一小时,再浸入固着剂碘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在70~80℃浸泡180~300小时,取出洗净,在120℃下干燥一小时,铁以高价态存在,制品显红色。
Fe2+-e→Fe3+
二、着成黄色:如上述着色步骤,其特征是选择重铬酸钾为着色剂、硝酸为固着剂,反应结果使玛瑙制品呈现黄色。
Cr2O2-7+H2O+H++→2CrO2-4+3H+
三、着成蓝色:步骤如前,其特征是选择硝酸钴为着色剂、硫氰酸钾为固着剂,反应结果使玛瑙呈蓝色。
Co2++4SCN-→Co(SCN)2-4
四、着成绿色:步骤如前,其特征是选择重铬酸钾为着色剂、碳酸铵为固着剂,浸泡物在180~200℃下干燥六小时,呈现绿色。
Cr2O2-7+2NH+4→(NH4)2Cr2O7
(NH4)2Cr2O7N2+Cr2O3+4H2O
五、着成黑色:步骤如前,实施中其特征是选择硝酸铬为着色剂、硫氰酸铵为固着剂,反应后着色物在180~200℃下干燥六小时,使玛瑙呈现黑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轻工学院,未经齐齐哈尔轻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9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盐卤石灰沉淀除铅法
- 下一篇:生漆内掺杂物质的检验方法及其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