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熔融物的自动充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101986000001113 | 申请日: | 1986-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1113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09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壮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中壮吉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港区芝***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融 自动 充填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熔融物的自动充填装置。该装置包括:有大小两个注入筒及开、关筒下端喷嘴的阀活塞的大小两个注入器;设在注入器与熔融物供给源之间的流量调节阀;使大小两个阀活塞各自上下滑动的缸装置;载着油桶等容器进行升降的升降器。因此按本发明,通过让油桶等容器装在升降器上上升,两个注入筒的喷嘴能在接近容器底部的状态下开始注入熔融物。另外,通过分别控制大小两个注入器的喷嘴能控制流量,也能用流量调节阀调节流量。
本发明涉及熔融物的自动充填装置,该装置通过与熔融物供给源以配管方式连接的注入器,把高温、高粘性的液体例如沥青乳液等的熔融物自动地注入油桶等的容器内。
大家知道,历来作为向油桶等容器内充填沥青乳液的装置如下:在支柱上架设一个注入器,该注入器有一个下端设有喷嘴的垂直式注入筒,注入筒内嵌装着由阀杆而上、下自由滑动的、从内侧来开、关该喷嘴的阀活塞。把油桶搬到该注入器的正下方,使油桶的熔融物出入口与注入筒的喷嘴对准,然后使阀活塞上升把喷嘴打开,从油桶的熔融物出入口的外侧把沥青乳液注入油桶中。
但是,用这种装置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沥青乳液是从油桶等容器的熔融物出入口外侧落入其内的,所以其落差很大,开始注入时油桶会振动,同时发出噪音。又因为自始至终用一个注入器以大致相同的流量注入,所以当计量注入的重量时,很难确切地正好在达到规定重量时停止注入,注入量往往会忽多忽少发生偏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融物的自动充填装置,该装置在注入之初油桶等不会发生振动或噪音,同时能在达到规定的计量值时确切地停止注入,并能缩短注入所需的时间。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该自动充填装置通过如第1图至3图所示的大小两个注入器1和2,按第4图至第9图所示,把沥青乳液注入油桶等容器3内,这两个注入器1和2垂直架设于未图示的支柱上,通过供给用主管4由沥青乳液供给源提供沥青乳液。
大、小两个注入器1和2,其两个直径不同的注入筒1a和2a的两个外周面互相接触地并列设置,并在各个注入筒1a和2a内,可上下自由滑动地嵌装着阀活塞5和6。大、小两个注入筒1a和2a加起来的大小能插入油桶3的熔融物出入口3a。大、小两个阀活塞5和6分别通过阀杆7或8与一对缸装置9或10的活塞杆9a、10a分别连接,并通过各个缸装置9和10而能个别上下滑动,分别在各个注入筒1a、2a内各自打开或合上其下端的喷嘴1b或2b。在阀杆7及阀活塞5上,设有自阀杆7的上端至阀活塞5的下端面中央的空气通孔11,在阀杆8及阀活塞6上也设有自阀杆8的上端至阀活塞6的下端面中央为止的空气通孔12。空气从外部的空气软管13、14被引入空气通孔11、12,并能从阀活塞5、6的下端面中央喷射出空气。
大注入器1的注入筒1a,其中端与供给主管4的前端连接,而小注入器2的注入筒2a,其中端与从供给主管4的前端部分叉出的旁通管4a的前端相连接,由于这样连接,分别在其中端形成流入口1c、2c。供给主管4的中途设有电磁式流量调节阀15,沥青乳液通过这流量调节阀15供应给两个注入器1和2。
在这两个大、小注入器1、2的下方,如第4图所示,设有载着油桶3上、下升降的升降器(例如台式升降器)17,该油桶3是由输入输送带16运送来的。该升降器17上设有辊式输送带18,同时还备有未图示的,决定油桶3位置的定程器及计量油桶3重量的公知的测力传感器。
向油桶3充填沥青乳液的操作过程如下:在第4图(A)中,由输入输送带16送来的油桶3一旦装载在位于下方位置的升降器17之上,该升降器17就上升,油桶3被抬起,两个注入筒1a、2a就插入油桶的熔融物出入口3a。这时,两个阀活塞5、6下降,分别关阀喷嘴1b、2b。升降器17一旦上升到规定的高度,缸装置9、10就动作,两个阀活塞5、6上升到流入口1c、2c的上方,在该图(A)所示的状态停止。在该状态,如该图(B)所示,流量调节阀15处于大致半开的状态,沥青乳液通过插入在油桶3内的两个注入筒1a、2a,以小的落差和小流量被注入油桶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中壮吉,未经田中壮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600000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