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螺旋铣刀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101986000001840 | 申请日: | 1986-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320B | 公开(公告)日: | 1989-10-04 |
发明(设计)人: | 松野忠男;神代政治;野村纪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机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陶增炜 |
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川***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铣刀 加工 装置 | ||
一种螺旋铣刀加工装置包括一个用来支持螺旋铣刀的支座,它按照螺旋铣刀的形状移动;一个工作头,其上装有砂轮,用来按照支座的运动磨削螺旋铣刀;以及一个分度机构,它和支座一体移动,用来转动螺旋铣刀。
本发明关于螺旋铣刀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螺旋铣刀加工装置用来加工成形螺旋铣刀的刀片。
大体上如图1所示,茧形的转子11,它是装在容积式流量计中,例如所谓罗茨(ROOTS)式流量计中,它被螺旋铣刀13所切制,铣刀13的外形相应于转子11的外表面12的凹凸曲面。如图2和图3所示,螺旋铣刀13包括多个刀片14,每个刀片14的外周14a的形状和转子11的形状相符。两个相邻的刀片14之间有槽15。为了在切削时减少切削阻力和改善刀片14加工出的面的精度,刀片14和槽15各自相对螺旋铣刀13的轴线方向扭转一个角度θ。
当对螺旋铣刀13的刀片14进行成形加工时,刀片14的顶端被加工成预定的形状,这是在刀片14外周的顶端磨出后面16而成,见图3。然而,在加工后面16时,要把砂轮沿着螺旋铣刀13的径向移动,以配合刀片14茧状的外形,同时按刀片14的螺旋角转动螺旋铣刀13。
图4显示一个传统的螺旋铣刀加工装置17用以加工螺旋铣刀13的刀片14的后面16。图4中,此传统的加工装置17基本上包括一个床身18,一个工作头20设于床身18上,以及一个工作台21,它可以和工作头20作相对移动。砂轮19设于工作头20上。支座22被设于工作台21上,螺旋铣刀13被装在支座22的转动轴22a上。靠山23通过两安装件24和25被可调节地装在工作头20上。靠山23和设在螺旋铣刀13的两相邻刀片14之间的槽15接触。
在上述的加工装置17中,螺旋铣刀13被装在支座22的旋转轴22a上,工作头20和工作台21的位置被调节成使砂轮19面对螺旋铣刀13的刀片14的加工面。两安装件24和25被放松使靠山23能配进槽15中。接着,工作头20的靠山23被插入螺旋铣刀13的两相邻刀片14之间的槽15中,和槽15接触。跟着,刀片14的后面16用旋转的砂轮19和移动工作台21来进行加工。也就是随着工作台21的运动,砂轮19接触到刀片14的端部并开始磨削刀片14,再有,工作台21的移动力被转化成靠山23转动旋转铣刀13的力,靠山23和槽15滑动接触。因此,砂轮19沿着刀片14移动,后面16就被沿着螺旋铣刀13的整个宽度进行磨削加工。
然而,根据加工装置17,螺旋铣刀13的刀片14被移动而与砂轮19接触是利用靠山23和螺旋铣刀13的相对运动。所以当螺旋铣刀13的螺旋角大的时候或当两相邻刀片14形成的槽15的侧壁是粗糙的时候,就产生问题了,因为靠山23不能沿着槽15平稳地滑动,因此就很难沿着刀片14把后面16磨到预定的尺寸和适当的精度。
此外,根据加工装置17,刀片14的后面16的加工精度大大影响螺旋铣刀13的刀片14的形状和光洁度。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就是当靠山23在槽15中不平稳地滑动时,刀片14的加工精度就下降。另一方面,可以想像出一种加工装置,其中的靠山23上装有滚子之类,以便减小靠山23和螺旋铣刀13的槽15之间的摩擦。然而,螺旋铣刀13的刀片14间的空隙由各类螺旋铣刀的不同而异。因此,对于各种螺旋铣刀就要设计和准备很多靠山23。
在刀片14被传统的加工装置17磨削前,需要放松两安装件24和25,调节安装角度和靠山23的伸出长度,使得靠山23能安装合适并能在槽1.5中舒适地滑动。其结果,就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完成这种调节是很困难的。
况且,在磨削刀片14的后面16时,靠山23会从槽15的浅的部分逃出来,因为螺旋铣刀13是茧形的。因此,工作装置17的操作者必须按照螺旋铣刀13的形状来移动砂轮19,而经常留心着不使靠山23从槽15中逃出来。所以,这就有问题了,即操作者要完成困难的操作,他既要移动砂轮19还要时刻留心不让靠山23从槽15中逃出来,这个操作者必须很熟练,同时工作的速度也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机工株式会社,未经东机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6000001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旁热式阴极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锁相谐振自动捕捉跟踪滤波技术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