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离心式离合器在审
申请号: | 101986000002122 | 申请日: | 198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04508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恩田隆雅;神户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郑松宇;李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离合器 | ||
一种离心式离合器,它包括离合器外盘、离合器内盘、一个外盘离合片和内盘离合片交替排列的离合片组,以及一个装在缸筒中的活塞。在活塞和缸筒的空腔中充满油液,活塞受该油液的作用力,伴随着空腔中油液形成的离心力产生一种压力压紧离合片组,此离合器还具有油排出口,它由阀门控制,阀门位于油腔的外周。可以以很小的机械力操纵排出口阀门,以实现离合器的分离。它比传统的、借助离合器外盘自身移动而实现分离的速度快得多。
本发明涉及离心式离合器。
传统的离心式离合器已为人们所熟知,它具有一个与输入端相连的离合器外盘,一个与输出端相连的离合器内盘,还有一些内盘和外盘的离合片,这些离合片交替地排列在离合器内盘和离合器外盘之间。通过离合器自身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离合片压紧在一起,形成接合状态。这些离心式离合器在离合器外盘和压力板或活塞之间有一个空腔,在该空腔内产生一个大小与离合器转速成比例的油压,因此随着离合器的转动,活塞能推动和压紧离合片使其进入接合状态,日本公告的专利昭44-2363介绍了上述结构。
在这种传统的离心式离合器中,离合器外盘设计成能用机械力使其在一个方向移动,以保证在离合器高速运行时也能使离合片分开以分离离合器。然而,在移动离合器外盘以分离离合器时,需要很大的机械力,这种结构形式尤其在要求快速地分离离合器时是十分不利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压力的离心式离合器,所述压力是由承受离心力的液体产生的。在缸筒中装有环形活塞,此环形活塞紧贴着内盘、外盘离合片组的一个侧面。在活塞和缸筒之间所形成的油腔中充满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能产生对离合片的夹紧力。
活塞和缸筒之间形成的油腔的外侧,具有排出口。此排出口安装有阀门,以便放出油腔中所含的液体。此阀门开启阻力不变,而且只需要很小的机械力,因此很容易分离离合器。
提供一种改进的离心式离合器是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至于其它的目的及其优点,将在下文中介绍。
图1是本发明的离心式离合器的Ⅰ-Ⅰ(见图2)剖面图;
图2是图1中的Ⅱ-Ⅱ剖面图;
图3是图1中Ⅲ-Ⅲ剖面的局部放大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此最佳实施例的动作原理为,在一个或多个布置在油腔外周的排出口上设有阀机构,用它来控制排出口,以便能分离此离合器。
为达上述目的,发动机的曲轴箱1带有一个与其相连的端盖2。离合器室3位于端盖2的内部,开处于曲轴箱1的一侧。在曲轴箱1侧壁上的轴承4支承着曲轴5,曲轴5伸入离合器室3。此曲轴5将动力传递给离合器6,而离合器6带有一个套在曲轴5上并与一个输出减速齿轮8啮合的输出齿轮7。
离心式离合器6包括一个离合器外盘9,外盘9上具有一个用花键连接并固定在曲轴5端部的一个中心轮毂9a。螺母10将离合器外盘9保持在一定位置。离合器外盘9还含有一个从轮毂9a的外端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圆盘部分9b。离合器外盘9的圆筒部分9c从圆盘部分9b的外周,朝向输出齿轮7的方向沿轴向延伸。此外,离合器外盘9的圆筒形的导向部分9d从圆盘部分9b的外表面伸出,围住螺母10。
缸筒11位于离合器外盘9的圆筒部分9c的内部,并沿着离合器外盘9的圆筒部分9c的轴向延伸。环形活塞12位于缸筒11的内部、带有油封并可在缸筒11的内部滑动。缸筒11与环形活塞12构成一个环形油腔13,其轴向位于活塞12和离合器外盘9的圆盘部分9b之间。活塞12具有许多凸部12a,这在图3中表示得最为清楚。这些凸部12a排列在周边,并沿轴向伸出,与圆盘部分9b的内表面紧贴。凸部12a限制了活塞12向圆盘部分9b移动的行程,并且还在各个凸部12a之间形成通往环形油腔13的进油口14。
多个传动离合片15通过花键与外盘9相连,以便能在圆筒部分9c的、与活塞12前面相邻的内圆周表面内部作轴向移动。承压环17固定在外盘9的圆筒部分9c的内圆周表面上,用以限制最外边的离合片15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6000002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生产低级醇的方法
- 下一篇:轴承润滑油供油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