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升降机的平衡锤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101986000002483 | 申请日: | 1986-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2483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平野廉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机 平衡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升降机的平衡锤体装置,其导轨由具有引导平衡锤体行走的凸出部分的1条长构件构成,在平衡锤体上与平衡锤体用导轮相对的部分形成凹部,平衡锤体用导轨的凸出部插入该凹部与之配合。因此,可获得能减少平衡锤体用导轨材料而又能足以承受地震时的扭矩的装置。图中,7为平衡锤体,8为柜体,9为单位锤体,9a为单位锤体的凹部,10为安装体,11为导瓦。
本发明涉及升降机的平衡锤体,尤其涉及平衡锤体的导向装置。
升降机的轿厢和平衡锤体是通过主钢索结合的,平衡锤体通常设置在轿厢的背后。
第5图及第6图是图示例如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告昭55-28703号公报中公布的以往的升降机的平衡锤体装置的示意图,第5图是升降道横向剖视图,第6图是作用说明图。
图中,(1)是升降机的升降道,(2)是置于升降道(1)内的轿厢,(3A)、(3B)是沿升降道(1)的壁竖向设置、中间夹着轿厢(2)互相对向设置、为轿厢(2)的升降导向的、横截面为T字形的轿厢用导轨,(4)是设置在轿厢(2)的背后的平衡锤体,(5A)、(5B)是沿升降道(1)的壁竖向设置、中间夹着平衡锤体(4)互相对向设置,为平衡锤体(4)的升降导向的平衡锤体用导轨
通常,升降机的平衡锤体装置是上述那样构成的,但由于受到升降道进深尺寸的限制,或为了有效利用升降道的面积等原因,有时例如在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昭57-126478中所公布的那样,平衡锤体(4)也有设置在轿厢(2)的一侧的。更进一步,也有人提议采用以1条平衡锤体用导轨来引导该平衡锤体(4)的装置。这时,平衡锤体(4)与平衡锤体用导轨(5A)的相对关系如第6图所示,在平衡锤体(4)的纵向侧面的中央部设置导瓦(未图示),通过导瓦与平衡锤体用导轨(5A)的配合,平衡锤体(4)被引导升降。
在上述那样以往的升降机装置中,如第6图所示,如令L为平衡锤体(4)的宽度,H为从平衡锤体(4)面向轿厢(2)的面起到平衡锤体用导轨(5A)的底面为止的距离,A为平衡锤体(4)的重心(a)与平衡锤体用导轨(5A)的剪切中心(b)之间的距离,P是作用于平衡锤体(4)的载荷,则地震时的扭矩,即作用载荷P与距离A的积PA,就成为决定1条导轨的结构的一大重要因素。这时,因为平衡锤体用导轨(5A)的剪切中心(b)如第6图所示,位于接近导轨底面的位置,所以扭矩PA的值较大,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了使平衡锤体用导轨(5A)能承受这较大的扭矩,就要求使用较大的导轨坯料。另外还存在的问题是,在对距离H及宽度L有所规定的情况下,要获得所需的重量,就必须提高平衡锤体(4)的总高度,这样的话在设置上就会发生困难。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机的平衡锤体装置,该装置减少了平衡锤体用导轨的材料,能足以承受扭矩的载荷,而且,即使在设置空间有所规定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平衡锤体总高度的增高。
本发明涉及的升降机的平衡锤体装置,其结构特点如下:由具有引导平衡锤体行走的凸出部的1条长构件构成平衡锤体用导轨,在平衡锤体上与平衡锤体用导轨相对的部分形成凹部,使平衡锤体用导轨的凸出部插入该凹部内。
在本发明中,因为平衡锤体用导轨的剪切中心位于平衡锤体用导轨的顶面侧,而且,平衡锤体的重心比第6图的重心(a)更靠近平衡锤体用导轨侧,所以扭矩PA减小。
第1图至第4图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第1图是升降道横向剖视图/第2图是重要部位扩大剖视图,第3图是平衡锤体的斜视图,第4图是作用说明图,(1)、(2)、(3A)、(3B)是与上述的以往装置相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6000002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