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管接头在审
申请号: | 101986000003567 | 申请日: | 1986-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04167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10 |
发明(设计)人: | 伊曼·纽伊·斯特劳布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曼·纽伊·斯特劳布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力行 |
地址: | 瑞士旺斯斯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接头 | ||
一种管接头,具有一个设置夹紧装置(19、21、22)的开有纵槽的管状壳体(11),该壳体通过拧紧夹紧装置可绕这些要连接的管子(41、42)缩小其直径来夹紧。该壳体在其端面具有环状朝内的管头法兰盘(13、14),还围住一个沿轴向横截面为C形和向内开口的弹性体密封环(23)。连接密封环的端面各装有一个开口的与其能收缩直径有关并在轴向支承在壳体上的固定环(30、31),该固定环在其内缘则设有夹紧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接头,该管接头具有一个设置夹紧装置的,且纵向开槽的管状壳体,该壳体通过拧紧夹紧装置可绕这些要连接的管端缩小其直径来夹紧,该壳体还在其端面设有环状朝向内侧的管头法兰盘,管接头还具有一个由壳体所围住、沿轴向横截面为C形和向内开口的弹性体密封环,紧靠其两个端面各配置有一个开口的、能弹性地收缩其相关直径和沿轴向支承在壳体上的固定环,固定环内缘设有沿周向分布配置的夹紧件,在夹紧壳体时就将这些夹紧件嵌入到要连接管端的表面上。
这样一种管接头例如从瑞士专利说明书CH-PS620509是已知的,其内容和西德公开说明书DE-OS2731465和美国专利说明书US-PS4119333几乎是相同的。
已知接头的固定环具有某种空心截角锥的形状,固定环以其外径沿轴向支承在壳体的管头法兰盘与内壁之间的槽内。已知接头的固定环在其内缘是以径向刻槽作片状分布的,此时薄片呈百叶窗式重叠。因此使薄片的自由端在固定环内径上形成夹紧件,这些夹紧件在夹紧壳体时嵌入到要连接管端的外表面内,更确切的说就是就在该处夹紧。
已知接头薄片的自由端其嵌入深度一方面取决于夹紧壳体所围绕的外形尺寸,但另一方面则主要取决于管子的材料。
事实表明,当管子是用较软较轻可作塑性变形的材料制成时,已知接头的固定环在管子外表面上留下的痕迹过深,并随时间增加该痕迹还会逐渐加深。这种痕迹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管子的抗拉强度。这种情况特别符合于纯塑料管和配筋塑料管,但也适用于由某种轻合金制的管子。
事实还表明,正是由于用这类材料来制成管子,使得一种用已知管接头构成的管子连接对拉力的负荷能力是极为有限的。要是管子是用较软材料制成,使这样一种管子之间的连接承受一个较大的拉应力,例如由于管子因冷却在其长度上缩短或因内部有压力,则这种软性材料就不能经受住固定环薄片端的嵌入。这些固定环薄片就不再起固定件作用,而更确切地说则是起刨刀作用,这些刨刀由于管子连接的内应力而切削了该连接中的管接头表面,因此要是管子长度恢复到本来的尺寸,其固定作用也就丧失。
此外适用于塑料管的规则是,固定件嵌入到外表面内的深度最多约为管壁的10%,以使管子的抗拉强度不致有很大的削弱。但是已知管接头-正如已经提到过那样-其薄片自由端的嵌入深度是没有限制的,因此嵌入深度是不定的。
因此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制造一种开始所述型式的管接头,这种管接头几乎排除了上述缺点,因此这种管接头不仅适合于作完善的密封,而且还适用于甚至由软性材料制成管子作轴向可承载的连接。
为此目的而提出的管接头具有如下特征:每个固定环基本上是园柱形的,此时其外表面一方面支承在管头法兰盘的内侧,而另一方面则通过一个在其上形成的止档和一个截角锥状的弹簧环支承在壳体的管头法兰盘与内壁之间的槽内,此时这些夹紧件就是由固定环内表面向内凸起的齿牙,齿牙具有一个接头中心刻槽的,凸拱形的背脊,还有一个基本上平的前端面,齿牙伸展到前端面直接对面的凹陷部分内。
因为固定环是园柱形的,从其内表面向内翻起的齿牙仅能嵌入到管子外表面这样的深度,即直至固定环内表面到达管子外表面上的饱和支承面为止。由固定环齿牙排挤出的管料被堆积到各个齿牙前端面对面的凹陷部分内,因此在管子外表面上形成一个成型断面,该断面基本上等于固定环内表面上齿牙的成型断面。甚至所提出接头构成的管子连接承受一个很大的拉伸应力,齿牙也不会切削管子的表面,除非在某种情况下切削的管料可能因完全紧贴夹紧环的内表面根本排不出去。
为容易理解发明起见下面借助于附图来说明一个实施例。
图1一个在松开状况下的接头,其上部是一个轴向截面,下部则是一个侧视图,
图2按图1接头的一个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曼·纽伊·斯特劳布,未经伊曼·纽伊·斯特劳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6000003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