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获得真空的注汞排气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101986000004521 | 申请日: | 198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03725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姚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勇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获得 真空 排气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是一种真空装置,它采用“注汞排气法”进行工作。就是往需要真空的封闭容器中灌注水银(汞),让水银充满容器里的所有空间,将空气全部排挤出来,然后再让水银退出容器,在容器中形成超高度真空。
本发明属于真空技术领域,是一种获得真空的“注汞排气法”和为使用该方法而专门设计的装置。
根据华中一先生《真空技术三百年》和华中一先生主编的复旦大学电真空实验室《真空技术三十年集》以及本人对国内几家使用真空技术厂家的调查,获得真空必须使用真空泵,常用的有转动真空泵、扩散真空泵、涡轮分子泵等,它们都是采用抽吸的方法,使被抽封闭容器中的空气逐渐稀薄达到所需真空度的装置。使用真空泵不能将容器里的空气彻底抽尽,而且需要较长的抽气时间,消耗大量电能,机械磨损严重,因此效率较低,真空成本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真空效率,节省能源,减少机械磨损,降低真空成本,便于技术人员操作和维修的真空装置,使真空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它放弃抽吸的方法,采用排挤的方法,就是借助本装置往需要真空的封闭容器中灌注水银(汞),让水银充满容器里的所有空间,将空气全部排挤出来,然后在不进气的条件下,让水银退出容器,在容器中形成真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装置的纵向正面剖面图。
图2是本装置在往容器中灌注水银后的纵向侧面剖面图。
图3是本装置使水银从容器中退出后,在容器中形成真空的纵向侧面剖面图。
图4是可以连续操作,提高工效,运用于工业生产的本装置的纵向正面剖面图。
参照图1,ABCD是一长方形可绕水平轴XX′上下垂直转动的塑料或木制框架,框架下端固定一个密封的、几乎盛满水银的透明塑料制圆桶(1),桶(1)的上边安有一个输送管(2),输送管(2)的一端露出桶(1)外,另一端在桶(1)内使管口伸到桶的中心点附近,框架上端固定若干个待真空的容器,如电视显象管、电子管、日光灯管等,图中所示为日光灯管(3),共5支。将露出水银桶(1)外带龟头形的输送管(2)的管口和带有若干个支管的连通管(4)下部的粗管口(也带龟头形)用硬厚橡皮管(5)紧密连接,连通管(4)的支管E1、E2、E3……和日光灯管的抽气尾管F1、F2、F3……一一对应焊接严实。从水银桶(1)到日光灯管(3)的距离须在1米以上。转动框架(图中曲箭头所指为水平轴XX′的转动方向),使水银桶(1)的位置上升,日光灯管(3)的位置下降,当水银桶的位置高于日光灯管的位置时,水银逐渐由圆桶经过输送管流入日光灯管中,日光灯管里的空气被排挤到水银桶中水银面的上方。水银桶中的水银面必须始终埋住伸进桶中输送管(2)的管口,不让管口接触空气,以免转动框架时日光灯管中进气。情形如图2所示。
此后转动框架,使水银桶(1)再下降到框架的最下部,日光灯管(3)上升到框架的最上端(如图3所示),这时水银桶上靠输送管(2)附近一阀门(6)自动打开(阀门在其它位置时必须紧闭,防止水银从桶中漏出),桶中空气与外界大气相连通。这时日光灯管中的水银面开始下降,直到水银柱的压力与桶中水银面上所承受的大气压力相等时,即达到平衡状态时,就不再下降了。根据托利拆里测定大气压力的实验可知,水银柱的高度在标准大气压时为76厘米,因为水银桶(1)到日光灯管(3)的距离在1米以上,所以水银柱上部连通管(4)、日光灯管(3)中全部形成真空。用火焰喷射日光灯管的抽气尾管F1、F2、F3……,待尾管烧软后拧合,就不会有空气进入日光灯管了。取下已真空的日光灯管,再装上新的待真空日光灯管,又开始了一批新的真空操作。这样,水银可以无限次反复使用,消耗甚少。
本人经过三十年的刻苦研究,独辟蹊径,发明了这种全新的真空技术,使用本装置可以将容器中的空气彻底排尽,大大提高工效,减少能源、物质消耗,工业上只需使用一、二人操作,即可实现大批量生产。
几点技术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勇,未经姚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6000004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相法氯化铵生产工艺
- 下一篇:造粒的工艺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