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挥发性物质缓释体及制造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101986000005649 申请日: 1986-08-01
公开(公告)号: CN1004989B 公开(公告)日: 1989-08-16
发明(设计)人: 朴东旭;陈雪芹;咸文淑;刘静;黄玉丽;胡元洁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化学纤维研究所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北京市朝阳门***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挥发性 物质 缓释体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一种挥发性物质缓释体及制造方法,将某些具有使用价值的挥发性物质溶解或者分散在高吸水高分子的水膨润物和乙烯醇乙酸乙烯水溶液的混合物中,然后将此混合体系在低温下进行冻结和解冻。所得水凝胶型挥发性物质缓释体,与传统的同类产品相比,机械强度高,具有弹性,可以用软包装。

发明是关于挥发性物质缓释体及制造方法的发明。许多有用的挥发性物质,例如可用于杀菌、杀虫、防虫、防霉、防臭、散香等用途的各种液态或固态物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农林业、医疗卫生、轻纺工业及人民生活之中。一般来说,单独使用这类物质时挥发速度太快,很难控制释放速度,使用不方便,故通常以某种方式将挥发性物质负载于非挥发性物质,以达到缓慢释放的目的。这种混合组成物体系称之为挥发性物质缓释体。已往的缓释体有两类,水凝胶型和非水相型。水凝胶型缓释体一般含有90%左右的水,原料费低,制造简单,挥发均匀,因此已有大量产品市售。但是已往的水凝胶型缓释体产品存在两个缺点。(1)在轻度外力作用下易受破坏。使用坚固的包装才能保存和搬运。(2)在温度略高于室温的环境中容易失水。在商品存放过程中往往因严重失水而报废。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已有不少人提出了改进的方法,虽有所改进,但至今未见彻底解决。例如日本特原昭54-133780提出,以琼酯或角叉菜胶为凝胶化剂的缓释体中加入一定量高吸水性高分子;又如日本特愿昭55-81792提出,以高吸水性高分子为凝胶化剂的缓释体中加入一定量的完全皂化聚乙烯醇等。这些提案使水凝胶体的失水现象有所抑制,但在较苛烈的环境温度中失水率仍为3~6%;对制品机械性能的提高不大,用力攥或者由高处落到硬地板时很容易破坏。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历来的水凝胶型缓释体产品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经过反复的实验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具有足够强度和弹性,在较大的外力反复作用下不受破坏,而且在较苛烈的环境温度下几乎不失水的水凝胶型缓释体的方法及其产品。

根据组成结构的分析推断,挥发性物质缓释体中占据其大部分体积的水凝胶相通常是不连续的,而是被流动性的连续相分隔成很多个小的水凝胶块。即形成一个以水凝胶相为“岛屿”,以流动相为“海洋”的海岛结构。当外力作用于缓释体,例如用力攥或拉伸时,水凝胶块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消除外力后不能恢复原位。用力过大时甚至被破碎或断裂。发生这种塑性变形的原因在于连续的流动相,而不在于不连续的水凝胶相。通常流动相是以水为主体的低分子物和高分子物的水溶液或分散液的混合组成物,具有一定的粘性但几乎没有强度和弹性。若是通过某种方法使流动相赋与弹性并消除粘流性,则有可能使整个缓释体成为一种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弹性体。这个措施还可能有助于抑制水分子在两相内部相际的徒动。本发明人根据上述的构思出发,反复研究了工业上可行的方法,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以简单而容易工业化的方法,首先将挥发性的低分子物质均匀地溶解于或分散于高吸水性高分子的水凝胶和乙烯醇乙酸乙烯水溶液的混合物中,形成如上所述的海岛结构的两相体系,然后借助简单易行的方法使粘流状态的海相中的乙烯醇乙酸乙烯大分子形成网络结构。

本发明所用的挥发性物质包括凡是在产业及人民生活中有用的,在常温下容易转化成气体的所有物质,例如,可用于杀菌剂的对氯间二甲苯酚、乙醇等,可用于防虫剂的对二氯苯、樟脑、萘等;可用于杀虫剂的α-氰基-3-苯氧基苯甲基,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酯、1-乙基-2-甲基2-戊烯基2、2-二甲基-3-(2、2-二氯乙烯基)环丙烷-1-羧酸酯、1-乙炔基-2-甲基-2-戊烯基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等;可用于防臭剂的对甲基苯乙酮苯甲醛、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甲酸甲酯、苯基醋酸甲酯、苯基醋酸乙酯、醋酸苄酯、丙酸苄酯、茴香醛、十四酸苯乙酮等;可用于散香剂的薄荷油、茉莉香油、月桂酸甲酯、桂皮甲酯等;可用于防霉剂的香草醇等。

挥发性物质必须是化学稳定的,不与缓释体组成物中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以致引起变质而失去使用价值。挥发性物质的配入量是根据其种类及具体用途而不同,但是一般说来是缓释体组成物总量的0.1-5.0%,最好的用量范围是0.3-3.0%。当挥发性物质配入量低于0.1%时,达不到缓释效果;当其配量高于5.0%时,会造成浪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学纤维研究所,未经北京化学纤维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6000005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