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离回收—氧化碳的吸附剂及其制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101986000006219 | 申请日: | 1986-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017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23 |
发明(设计)人: | 横江甚大朗;武内正己;辻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西热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才希 |
地址: | 日本兵库县尼***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回收 氧化碳 吸附剂 及其 制法 用途 | ||
1、一种分离回收CO用的吸附剂,该吸附剂以氧化硅和/或氧化铝构成的载体(a)为核心,并在其表面形成活性有机质碳化物层(b),而构成复合载体(X),然后使它载带铜化合物(Y);其特征在于,由氧化硅和/或氧化铝构成的载体(a),它以60~120埃范围内的最大孔径作细孔分布;在载体(a)的表面所形成碳化物层(b)的重量比例是,前者为100重量份时,后者则为0.1~10重量份;铜化合物(Y)载于复合载体(X)的比例为0.5~10毫克分子/克。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吸附剂,其特征在于,铜化合物(Y)是亚铜化合物、正铜化合物、或正铜化合物的还原物。
3、一种分离回收CO所用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以氧化硅和/或氧化铝构成的载体(a)为核心,并在其表面形成活性有机质碳化物层(b),而构成复合载体(X);将铜化合物(Y)溶解或分散于溶剂中形成铜化合物(Y)的溶液或分散液,并将其与上述复合载体(X)接触,然后将溶剂除去;其特征在于,由氧化硅和/或氧化铝构成的载体(a),它以60~120埃范围内的最大孔径作细孔分布;载体(a)与其表面所形成碳化物层(b)在重量上的比例,前者为100重量份,后者则为0.1~10重量份;铜化合物(Y)是亚铜化合物、正铜化合物或正铜化合物的还原物;载于复合载体(X)的铜化合物(Y)与该复合载体(X)所成的比例为0.5~10毫克分子/克。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氧化硅和/或氧化铝构成的载体(a)为核心,并在其表面形成活性有机质碳化物层(b),而构成的复合载体(X)与溶解于或分散于溶剂的铜化合物(Y)的溶液或分散液接触,然后将溶剂除去,进而在惰性气体或还原性气体的气氛下,进行加热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铜化合物(Y)是亚铜化合物,将亚铜化合物溶于溶剂中,此溶液的用量应在上述复合载体(X)对此溶液的饱和吸收率±10%的范围内,而且要将复合载体(X)预先加热到50~150℃,在此状态下使复合载体(X)与此溶液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复合载体(X)预热到50~150℃的同时,也将上述溶液加热到40~100℃,在此状态下,使复合载体(X)与此溶液进行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3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除去之后,还需进一步在惰性气体或还原性气体的气氛下进行加热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3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是盐酸。
9、权利要求1的吸附剂用作*变*滤吸附分离法和/或*变温吸附分离法从含CO的混合气中分离回收高纯CO的吸附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西热化学株式会社,未经关西热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60000062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铸铁表面喷焊铜合金的方法
- 下一篇:面板紧固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