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磁转子驱动式节电接触器在审
申请号: | 101986000007007 | 申请日: | 1986-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7007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1-27 |
发明(设计)人: | 郑传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州市万家通用电器厂;山东省益都县发展科学技术联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山东省青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驱动 节电 接触器 | ||
一种用于电力电气控制系统的磁转子驱动式节电接触器。本发明接触器结构新颖,容易制造;它在保持被控电路闭合的运行期间,本身不消耗电能。与过去传统型的电磁吸合保持式接触器相比,具有超级的节能特性,启动冲击、振动小,运行期间无噪声,励磁系统不发热,交、直流可通用,对电源电压变化幅度的适应范围很宽,耐冲击、耐振动性能好,密封、防尘、防爆性能好,适用领域广泛等优异特点。
一种用于电力电气控制系统的磁转子驱动式节电接触器。
接触器在电力电气控制系统的用量巨大。过去传统型的电磁保持式接触器,无论是交流的、直流的或是称作“无声运行”的,都是由电磁驱动并靠电磁吸合力保持其处运行状态的。它们在保持被控电路闭合的运行期间,都须消耗一定的电能,同时还往往产生噪声或发热;它们在启动时的机械冲击和振动都很猛烈。
本发明磁转子驱动式节电接触器的技术目的,主要是将过去传统型接触器在保持被控电路闭合的运行期间所消耗的电能全都节省下来,同时在运行期间本身既无任何声音也不产生热量;还将接触器启动时的冲击和振动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发明接触器主要由电磁铁定子〔DT〕、电磁铁定子励磁线圈〔L〕、励磁脉冲电容器〔C〕、装置在电磁铁定子〔DT〕两极掌间的永磁体转子〔CT〕,所构成的磁转子驱动系统,和由该磁转子驱动系统的永磁体转子〔CT〕带动活动触点动作的若干触点组所组成,其结构特点是:该磁转子驱动系统具有工作状态自保持机构;电磁铁定子的励磁线圈〔L〕与励磁脉冲电容器〔C〕相串联;永磁体转子〔CT〕在电磁铁定子〔DT〕两极掌间的转动角小于180°。
本发明接触器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见图3驱动机构工作原理示意图)是,在电磁铁定子〔DT〕未励磁的条件下,由于永磁体转子〔CT〕的磁力作用,CT必在DT的两极掌之间处图3A所示的位置状态。我们称这状态为永磁体转子〔CT〕的第一保持状态。当我们在DT的励磁线圈〔L〕中通一正向直流电源,并使DT产生的电磁极性与CT的磁极性相同(如图3B所示)时,CT会按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直至达到如图3C所示CT的磁极性与DT的电磁极性相异时为止。当CT在DT两极掌间处于如图3C所示的状态时,我们将DT的励磁电源解除,DT的电磁力消失之后,由于CT的磁力作用,CT在DT两极掌间的相对位置状态,仍保持(如图3C所示)不变。我们称这种状态为CT的第二保持状态。
在CT处第二保持状态下,我们再给DT的励磁线圈〔L〕通一反向直流电源,即使DT产生的电磁极性如图3D所示与处于第二保持状态的CT的磁极性相同,CT就会按图3D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返转,直至达到如图3E所示的CT的磁极性与DT的电磁极性相异时为止。我们除去DT的励磁电源,使DT的电磁力消失之后,CT在DT两极掌间的相对位置状态仍保持(如图3E所示的)不变。-这状态又是CT的第一保持状态……
由磁转子驱动系统的永磁体转子〔CT〕,通过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活动触点变换其工作位置状态,便可实现和完成接触器闭合或分断被控电路的职能。这里,一般是利用CT的第二保持状态来作闭合,而利用CT的第一保持状态来作分断。
设计时,CT往返的转角须小于180°,一般取在120°~160°之间,以便获得较小的启动时间常数和尽可能高的动作灵敏度。
本发明接触器活动触点的行程,当CT的转角确定之后,在图1所示的一种中,系由相配合的螺杆〔LG〕和螺母〔LM〕的螺距来决定;在图2所示的一种中,系由相配合的螺旋板〔LB〕和摆杆〔BG〕的导程来决定。并且通过相应机构的适当调整,可以将其行程扩大或缩小。
由于本发明接触器的驱动系统,具有如上所述的工作位置状态自保持功能,所以,它在实用中只是在驱动其职能执行系统-活动触点变换工作位置状态时,才需要几乎只是一瞬间的励磁电能,而在保持其处一种工作状态期间,不需要、也就不消耗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州市万家通用电器厂;山东省益都县发展科学技术联合公司,未经青州市万家通用电器厂;山东省益都县发展科学技术联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6000007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做胶背地毯纹样的叉股润色方法
- 下一篇:连续碱解法加工硼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