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交流互补开关在审
申请号: | 101986000007250 | 申请日: | 1986-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7250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山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兵器工业部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维新 |
地址: |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互补 开关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互补开关。在与主触点并联的双向可控硅的第一主端子和门极之间接入一个RC串联回路,控制触点接在门极和第二主端子之间,并且主触点同控制触点反相同步动作,使开关动作时间变短。即接入的RC回路在可控硅截止时被控制触点接在第一和第二主端子之间,构成阻容吸收回路,并且将门极电位封锁,起保护可控硅的作用。当需要导通可控硅时,控制触点断开,RC回路只接在第一主端子和门极之间,保证可控硅可靠导通。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交流互补开关,属于有消弧或防弧装置的大电流开关。
互补开关是在机械开关的触点上并联固体开关元件,并使该固体开关领先于机械开关导通,滞后于机械开关关断而构成的一种无电弧开关。
实现上述时序控制的方案,依据控制信号取自主回路电流或电压,可以分为电流控制和电压控制两类。本申请属于电压控制方案。
在已有技术中,比较好的采用电压控制方案的互补开关是US-3389301和DE-2835045A1所描述的机械电子开关。
US-3389301是在单刀双掷的机械开关上并联双向可控硅(TRIAC)元件,使TRIAC的第二主端子固定同机械开关的动刀电连接,第一主端子和门极分别同一个静触点电连接,并且在两个静触点(也就是TRIAC第一主端子和门极之间)接有一个用来控制TRIAC的控制回路。在该对比文献中,这种控制回路就是一个电阻器。
西德专利DE-2835045A1所描述的机械电子开关同美国专利US-3389301基本上是一样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其控制回路是一个电容器。
这两种互补开关都是将控制回路接在第一主端子和门极之间,使机械开关动触点在门极和第一主端子之间转换。在互补开关分断状态时,机械开关的动触点投向门极所连的静触点,将门极同第二主端子短路,保证TRIAC不会因为门极受到干扰而误触发。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对门极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使它的抗干扰能力增强,并且不容易出现门极过荷的事故。
这两种互补开关的工作过程在已有技术文献中作了详细的描述,它们都能够可靠地实现所要求的控制时序。并且由于采取了门极短路措施,在互补开关分断状态时,不会因为门极受到干扰而误导通。
但是,众所周知,TRIAC不能承受高的电压上升率(dv/dt),或者说它承受跳变电压的能力很低。当其两端的电压突然跳变时,处于截止状态的TRIAC将会由于结间电容的耦合作用而使之自然导通。在互补开关应用中,这不仅导致一次误触发,如果此时并联的机械开关没有及时闭合,全部负荷都将由TRIAC承担。因此,在互补开关的设计中,人们将会面临这样一种选择:如果要求在这种情况下TRIAC不会被烧毁,就必须在选用TRIAC时留有充分的余量,并且必须设置足够的散热装置。这样一来,互补开关的体积、制造成本都将无法降低,它的主要优点也就受到了削弱;如果希望保留互补开关体积小、成本低的优点,就必须选用小容量的TRIAC,使之处于尽限应用状态。可是小容量的TRIAC显然不可能长时间地全部承受整个开关的负荷,那么在发生自然导通的情况时,TRIAC就将被烧毁,造成整个互补开关失效。
由此可以看出,对互补开关的TRIAC设置dv/dt吸收回路进行保护是必要的。在已有技术中,尽管已经考虑了TRIAC门极的保护问题,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使TRIAC不会因为门极受到干扰而误触发。但是,却未考虑对TRIAC的dv/dt吸收保护。西德专利由于接线上的问题,分割了电阻电容吸收回路,仍未能对TRIAC提供可靠的dv/dt吸收保护。
本发明的任务就在于找到一种最简单的保护方案,使得在很少或者不增加元件数量的情况下对互补开关的TRIAC提供可靠的dv/dt吸收保护。
本发明的任务通过下面的描述得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山机电研究所,未经红山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6000007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法
- 下一篇:空气折射率测量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