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压缩竹投梭棒的制造工艺及其产品在审
申请号: | 101986000007812 | 申请日: | 198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7812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31 |
发明(设计)人: | 任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东风纺织器材厂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马向红 |
地址: | 江西省奉***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投梭 制造 工艺 及其 产品 | ||
一种用于有梭织机打纬机构上的投梭棒的制造工艺以及用该工艺制造的压缩竹投梭棒。本发明将普通竹质投梭棒制造工艺中的机械刨平工艺改为热压展平压缩工艺,使制造的投梭棒比普通竹投梭棒在冲击强度、抗弯强度、容重、胶合抗剪强度、抗劈强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使用寿命为普通竹投梭棒的2.5倍以上。另外,本发明的工艺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单,可节约60%的原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有梭织机打纬机构上的投梭棒的制造工艺以及用该工艺制造的压缩竹投梭棒。
以前,我国纺织工业上用的投梭棒主要靠用竹片经过机械刨削后胶合而制得普通竹质投梭棒。近年来,随着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许多纺织厂的车速提高,织幅增宽,化纤用量比例增大以及压缩木梭和塑化物梭的推广应用,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大了织梭的阻力,所以需要相应地增大投梭力。而原有的普通竹质投梭棒采用机械刨削的制造工艺,将圆弧全部削去,竹青被刨光,这种投梭棒在抗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耐久性方面都很难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厂家采用层压木投梭棒代替竹质投梭棒,但存在棒的重量过重,耗电量增加;梭子本身受冲击力大,消耗快;梭子的飞行平稳度降低,皮结消耗增加以及成本高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能制造出冲击强度、抗弯强度高,重量适中,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并能节省原材料的投梭棒的制造工艺以及用该工艺制造的压缩竹投梭棒。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即将普通竹质投梭棒制造工艺中的机械刨平工艺改为热压展平工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竹片→蒸煮→烘干→定性→冲边→断头→去黄皮→去青皮→刨黄→热压展平压缩→定性→二次刨黄→胶合→断头→成品刨→铣边、圆边、打斜→整形→打眼→油漆。
本发明对原料竹片的要求是:竹片长不小于850毫米,宽不小于60毫米,厚不小于13毫米,弦高不大于6毫米,竹龄在4年以上(含4年),8年以上(含8年),不得有虫眼、霉烂、变质现象,侧面不得有弯曲,最好是秋冬采伐的竹片。
首先将原料竹片在100℃以上,含0.5~1%苯酚的蒸汽或水中蒸煮,1~2小时,在70±5℃的烘房中烘干,使竹片的含水率为12%以下,然后在自然条件下定性处理1.5~2个月,使竹片的含水量为14~18%。接着对原竹片进行粗加工,即按所需投梭棒的规格对竹片进行冲边断头、刨去竹黄部的竹节,将竹青面刨出1~2厘米宽的平面,再将竹黄面刨成大头厚,小头薄的斜面。
本发明的热压展平压缩工艺是将粗加工后的竹片在冷水中浸渍15~20分钟后放在热压机的斜度为18~20′的斜面热压板上,热压板的两侧放有厚度和长度与竹板压缩后需达到的厚度、长度相同的钢质横板条,用其控制压缩量。当热压板的温度上升至130~150℃时,关闭进气阀,热压板温度继续上升至140~160℃时,打开出气阀,(此时,竹片温度约为130~150℃)待竹片温度升至130℃以上(最佳是130~150℃)时开始施加压力,根据所用竹片弦高的不同,展平前采取间歇升压,当弦高:4毫米≤h≤6毫米时,间歇升压2~3次,当弦高:2毫米≤h≤4毫米时,间歇升压1~2次,当弦高小于2毫米时,不需间歇升压,平均升压速度为1.6毫米/分钟,待竹片展平后继续施加压力,使竹片承受压力达到50~70公斤/厘米2,当钢质模板条全部受力后停止施压。
停止施压5分钟后打开冷水阀,通入冷水使热压板冷却,当热压板温度降至70℃以下,竹片温度降至80℃以下时松压出机。
将展平压缩的竹片经过6~7天的自然定型后进行精加工处理。
即将竹片按所需规格进行细刨刨黄,然后用苯酚改性尿醛胶将两块竹片胶在一起,再经过断头、成品刨、铣边、圆边、打斜、整形、打眼、油漆等工艺制成压缩竹投梭棒。
按照本发明的制造工艺所制得的压缩竹投梭棒容重为0.796~1.063克/厘米2,每支重量为420~500克,冲击强度为0.90~1.56公斤·米/厘米2,抗弯强度为1700~2100公斤/厘米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东风纺织器材厂,未经江西省东风纺织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6000007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