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无梭织机的纬纱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101987000000360 | 申请日: | 198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04214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寺崎和范;铃木一;远藤善明;村田雅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机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吕锡永 |
地址: | 日本 ***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机 纬纱 处理 方法 | ||
一种无梭织机的纬纱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经纱开口状态下,即将停机前织入织物的纬纱拆除;由一对设置在废纬纱拉引路线上的便于接触的回转罗拉夹持住纬纱,检测拉引路线上的便于接触的回转罗拉夹持住纬纱,检测拉引被夹持住的纬纱时回转罗拉的回转量,检测出的回转量在预定范围内的,判定拉引纬纱处理成功,检测出的回转量不在上述预定范围内的,判定拉引纬纱处理失败。
本发明是关于喷射织机、剑杆织机及片梭织机等无梭织机对在即将停机前织入织物的纬纱进行处理的方法。
喷射织机等无梭织机比较有梭织机来,有着更高的生产率,使用无梭织机的倾向近年来日趋显著。但是,废纬现象比有梭织机要多,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发生废纬时,织机根据纬纱检测器发出的废纬信号停机。在无梭织机这样高速的织机上,考虑到减少各部分的损坏,曲轴惯性回转一周以上,织机才能停下,因此,废纬的纬纱(以下简称废纬纱)在织机即将停止前被钢筘打纬织入织物。把造成织物织疵的前述废纬纱从织物上取出两纬纱处理装置在专利申请特开昭和58-220856以及日本专利申请JP特开昭59-21757号上已经公布。
在日本专利申请JP特开昭58-220856号上,纬纱处理装置在织幅方向架设的导轨上从退避位置向所定的废纬纱处理位置移动,装置上设有一个为把织入织物的废纬纱从织物上分离出来的拨纱器,使拨纱器滑过织物,从经纱开口外擦过织口进入经纱开口内,在经纱开口内把废纬纱从织物上分离出来,拨纱器拨开经纱,引出引入经纱开口内的废纬纱,从经纱开口内通过经纱把废纬纱向经纱开口外拉引,同时,废纬纱的一部分被拉引到经纱开口外后,由一对引出罗拉夹持,驱动两引出罗拉,把全部废纬纱从经纱开口内拉出,拉出的废纬纱由吸引装置吸走。
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JP特开昭59-21757号上,阻止织机惯性动作的引纬,使被阻止的纬纱导入一对压接罗拉间,并由这对压接罗拉握持,同时,使每次引纬后切断纬纱的剪刀装置的切断机能暂时停止,维持不切断废纬纱和后续的纬纱的状态。前述压接罗拉回转,从经纱开口内拉引出废纬纱,同时由吸引装置吸引排除出废纬纱。
在日本专利申请JP特开昭58-220856号的装置上,首先要求拨纱器把打入织口的废纬牵拉住,并确实拨离织口,采用使拨纱器运动描绘近似椭圆轨迹的构造,由于拨纱器的运动要牵拉住废纬纱,从织口分离废纬纱,因此,拨纱器的动作必然是极其微妙的,但是,既使形成经纱的最大开口,经纱对废纬纱的握持是不能充分解除的,拨纱器转动自由地装在以一点为中心可以摇动的支架头端,拨纱器的中间部位向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尽管依靠这些复杂的构造使其描绘椭圆轨迹,但要避免牵拉废纬纱的失败还是困难的,如果分离废纬纱失败,那么废纬纱就被织入织物,从而造成织物品质下降。
由拨纱器从织口分离纬纱成功的情况下,除由拨纱器牵拉的前述分离部分以外,其余的纬纱依然受经纱的握持作用,从经纱开口内向经纱开口外拉引废纬纱时,产生相应的抵抗张力,因此,在拉引废纬纱的途中,存在着由于前述的拉引抵抗力而拉断废纬纱的危险,使得废纬纱织入织物中,引起织物品质下降。
日本专利申请JP特开昭59-21757号的装置里,同样存在由于拉引抵抗力而出现的在拉引途中拉断废纬纱的情况。前述各个以前的装置中,废纬纱在经纱开口内中途被拉断的情况下,拉断的一部分留在经纱内,如不能去除后,再起动织机的话,就形成了织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梭织机的纬纱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以往纬纱处理装置的废纱自动处理方法上,充分提高所未能达到的,废纱处理的可性和效率等。
本发明是关于最广义形式的无梭织机的纬纱处理方法。拆除在形成经纱开口状态下,即将停机前织入织物的纬纱,由一对设置在废纬纱拉引路线上,便于接应的回转罗拉夹持住纬纱,检测出被夹持住的纬纱时回转罗拉的回转量,检测出的回转量在预定的范围内的,判定拉引纬纱处理成功,检测出的回转量不在上述预定范围内的,判定拉引纬纱处理失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机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机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7000000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维生素B6合成中α-丙氨酸酯化反应的催化工艺
- 下一篇:竹材胶合板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