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螺旋藻锌铁强化技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101987000003457 申请日: 1987-05-13
公开(公告)号: CN87103457B 公开(公告)日: 1988-11-09
发明(设计)人: 温永煌;陈丽芬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农牧渔业部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陈如明
地址: 江西省南***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螺旋藻 强化 技术
【说明书】:

一种利用微生物体在常温、弱光、适宜的pH值下强化锌铁的技术。该技术能使微生物体一次性主动地大量吸收、富集溶液中的锌铁离子,络合作用十分显著,并且对微生物体中蛋白质、氨基酸无影响。用该技术制取的产品可用来制成药品、保健食品、营养滋补剂及各种饲料锌铁营养添加剂。

本发明属于一种利用微生物体富集锌、铁等金属元素的方法。

现代医学、营养学的研究证明:在人和动物的日常膳食中供给充足的锌铁元素,对于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护健康,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有着重要作用。通常锌铁的缺乏可采用有机、无机盐类的形式予以补充,但是由于这些盐类在人和动物体内易形成难溶性的化合物,使之利用率很低,再者金属盐类本身对生物体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求用其它更好的补充方法取代之。经几年的研究表明以微生物的锌、铁有机络合物作为微量元素强化剂的有效成份,其应用效果良好,使用安全、可靠。

日本专利(昭57-18939)介绍了一种在微生物菌体水溶性提取物中,加入含有一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溶液,短暂放置生成金属元素有机络合物的方法;日本专利(昭58-72522)介绍了一种以微生物蛋白体富集有效铁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必需金属元素的效果,但是仍有缺点未克服:(1)已有的技术利用的微生物的绿藻、栅藻、酵母、光合细菌,这些微生物除生产、采收工艺复杂外,其消化性能较差,如不进行预处理,难以为人和动物吸收、利用。(2)已有的技术均是对已制成的微生物商品粉末(片剂),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微生物和锌、铁等微量元素的络合过程是在细胞死亡的条件下,依靠干粉的吸水膨胀破坏结构,使之与锌铁作用生成有机络合物的,这种吸收是一种被动吸收,需经反复处理才能达到一定的容量,而且回收率仅85-90%。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采用个体较大,便于采收、消化性好的螺旋藻(spirulina)在尚未制成成品之前(即在活细胞的条件下)进行锌、铁活化(强化)处理。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是:将采收后的鲜藻泥用水洗涤,使其pH值下降至中性(因为螺旋藻生长在碱性环境中),然后在温度10-35℃、光强0-10000勒克斯条件下,置入pH值6.0-7.5(表1处理溶液对螺旋藻的影响),且含有锌、铁离子水溶液中(混合和单独处理均可)进行短时间的富集处理,使其生成藻-锌铁、藻-铁或藻-锌有机络合物,过滤回收后(回收率95%以上),用水洗净此络合物,烘干后即得到锌铁强化螺旋藻。本发明中的水溶液中的锌铁离子浓度可根据需要而调节,其富集处理时间以6-12小时为佳(表2处理时间对藻粉含锌铁的影响),一般经6小时处理后,藻体对锌铁的吸收就接近饱和状态。锌铁的处理时间不宜超过36小时,铁不宜超过24小时,否则会有少量藻兰素为处理液所浸出的可能,从而影响藻粉的品质。以上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活的绿藻(chlorella)、酵母(sacharomyces)、光合细菌(photobacteria)、兰藻、栅藻。

本发明较已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本发明采用了螺旋藻,而螺旋藻是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达70%以上,氨基酸平衡,维生素、色素十分丰富的可食性兰藻,因其个体较大,便于采收,消化性好故比已应用的几种微生物更具有批量生产的价值。(2)本技术的强化处理是在活细胞的条件下进行的,其络合机理是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过程,因此其络合得更均匀、更完全,且容量更大,同时藻体没有损失,药品使用经济,回收率高。(3)由于本技术采用螺旋藻一次加工处理,故大大节约了藻粉二次干燥所需的人力及能量耗费,降低了生产成本。(4)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节水溶液中锌、铁离子浓度,从而调节藻体中锌、铁含量。(4)用本发明制取的藻粉,锌、铁含量高(见表3),比对照高出成倍、几十倍及至几百倍。

利用本发明制取的锌铁强化微生物体及其水溶性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开发许多新产品。用它制成的药品如片粒、粉剂及胶囊,具有治疗多种溃疡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如贫血、厌食症等,以及糖尿病、肝硬化;用它制成的人类保健食品如锌、铁强化饼干,强化锌、铁夹心饼蛋糕(饼干)、夹心糖、冰淇淋等,可以防治多种疾病;用它制成的各种营养滋补剂,可以解决人体摄取锌、铁不足的矛盾;用它还可做为动物锌、铁营养添加剂以及用它作为主要有效锌铁成份制成各种配合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饵料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7000003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