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气体保护式喷砂器在审
申请号: | 101987000003616 | 申请日: | 198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04615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景瑞;于俊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机械工业部长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世林 |
地址: |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保护 喷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喷砂装置,它主要是由输砂导管接口,喷砂器主件,压缩空气管接头,喷嘴等组成,其特征是在喷嘴上开有数条槽,使气流沿槽喷出,从而在喷嘴内壁面上形成气体保护层。明显的减少了喷嘴的磨损,提高了喷砂器的使用寿命;由于该机械可使气流在气流束内加速,从而提高了喷砂器的使用效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喷砂装置,它主要是由输砂导管接口(1),锁紧螺帽(2),密封圈(3),定位圈(4),压缩空气管接口(5),喷砂器主体(6),喷嘴座(7),喷嘴(8)组成,喷嘴内径采用等截面圆柱或变截面结构,输砂导管接口(1)和喷嘴(8)同轴装配,两端分别由锁紧螺帽(2)和喷嘴座(7)固定在喷砂器动体(6)中,喷砂器主体(6)侧置装有与压缩空气源相接的压缩空气管接口(5),在输砂导管接口(1)的外壁与喷砂器主体(6)的内壁之间形成圆环形空腔,并与压缩空气接口(5)相通,为防止压缩气体溢出,在喷砂器主体(6)与锁紧螺帽(2)的连接处装有密封圈(3),并在此处装有用于安装定位的定位圈(4)。
上述的这样一种喷砂机在苏联专利文献SV-1021-585-A中已经公开。这种结构就形成气体保护层来说是有其缺陷的。这是因为:当气体从环缝(输砂导管与喷嘴之间)喷出时。气流附近区域压力很低,并且没有特殊结构促使气体向喷嘴中心聚拢,砂粒在高速气流所造成的负压作用下被吸入到喷嘴中去与高速气流混合。此时,砂粒在负压作用下主动飞向从环缝中喷出的气流,由于气流层很薄(约为0.1~0.15mm),且无特殊结构使高速气流向喷嘴轴线聚拢,所以砂粒很容易穿过气流层打在喷嘴的内壁面上,从而造成喷嘴的磨损。
为了克服现有喷砂器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改进保护膜结构,解决喷嘴的磨损问题,以切实起到对喷嘴的保护作用。这种方案的基本思想是:用高速气流在喷嘴的内壁表面形成强有力的保护层,使磨料(液)在高速气流的约束下,既阻止其与喷嘴内壁表面接触,又能在气流束内加速运动,高速喷出。
本发明任务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即在现有喷砂器的喷嘴(8)内壁上沿轴向开有数条与喷砂器主体(6)上的环形空腔相通的槽。
当压缩空气经由压缩空气管接口(5)进入到喷砂器主体(6)与输砂导管接口(1)所构成的圆环形空腔中,由于该腔的上端有密封圈(3)密封,迫使压缩空气向下经由喷嘴(8)内壁上的槽喷出,同时将与输砂导管接口(1)相接的磨料(液)储存器内的工质吸入喷嘴(8)中,并高速喷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图;
图2是喷嘴(8)的俯视图;
图3是喷嘴(8)(渐放形)的剖视图;
下面借助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喷嘴主要是由输砂导管接口(1),锁紧螺帽(2),密封圈(3),定位圈(4),压缩空气管接口(5),喷砂器主体(6),喷嘴座(7),喷嘴(8)组成,将输砂导管接口(1)装入喷砂器主体(6)内,使其同轴装配,并通过旋在喷砂器主体(6)一端的锁紧螺帽(2)将输砂导管接口(1)固定在喷砂器主体(6)上。输砂导管接口(1)的外壁与喷砂器主体(6)内壁形成圆环形空腔。为了定位和密封,在喷砂器主体(6)一端开有的阶梯槽内放置定位圈(4)和密封圈(3),通过旋转锁紧螺帽(2)将其压紧。在喷砂器主体(6)的另一端装有喷嘴座(7),它与喷砂器主体(6)采用螺纹联接。喷嘴座内装有喷嘴(8),它与输砂导管接口(1)同轴装配,喷嘴(8)上的若干条轴向槽均与输砂导管接口(1)和喷砂器主体(6)所构成的圆环空腔相通。喷嘴(8)的截面形状可根据用途不同分别选用等截面柱形、变截面渐缩、渐放或缩放形式,本实施例中的喷嘴采用渐放形,锥角3°,喷嘴内壁开槽宽度为0.4mm,其长度为40mm。压缩空气管接口(5)安装在喷砂器主体(6)侧面,并通过螺纹联接,压缩空气管接口(5)的内腔与喷砂器主体(6)内的圆环空腔相通。使用该喷砂器要求压缩空气应具有3kg/cm2以上的压力(2.94×105Pa)和每分钟一立方米以上流量。一般参数是:喷嘴长度35~40mm,内锥角0~10°,槽宽度为0.2~0.4mm,可获最佳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工业大学,未经吉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7000003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