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内燃机的一种进气口在审
申请号: | 101987000004402 | 申请日: | 198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03876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浜田胜弘;田中功;古市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久保田铁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刘征 |
地址: | 日本 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一种 进气口 | ||
内燃机的螺旋形进气口,为在设于缸盖上的拱顶涡流发生室中产生强涡流。一个螺旋形进气道沿斜下方与拱形室相连,连接部附近的气道纵截面呈上缩下胀形,使气道边缘与拱形室过渡连接。气道的内侧壁与拱顶室相交形成一条脊线,伸入进气道及拱顶室的设想基形的内部,并通过一个双凹壁面与拱顶室的内壁光滑连接,还通过一个双凸壁面与气道的内曲壁光滑连接。缸盖上有进气阀导向座,它不伸入拱顶室的内部之中。
本发明与内燃机的一种进气口有关,与用于直喷式柴油机的(但不仅限于此)螺旋型气口的关系尤为密切。
在柴油机中使用螺旋气道型进气口(以下称之为螺旋型进气口)是为本专业人员所知的。在该气口中,进气阀口为一旋流发生室,进气道与旋流室的环形周壁相接,以使进气气流切向流入进气阀口,从而在进气冲程中,在燃烧室内产生强涡流。但在以前的螺旋型进气口中,由于邻近涡流发生室的进气道端口是在该室的环形周壁处开通的,所以在该处流入的一部分进气流与涡流的方向相反,从而使涡流消弱。
为此,在此之前已提出一种进气口,在日本1986年实用新型申请第15220号中的就是一个例子。在图7中,旧式的进气口53由一个涡流发生室51及一个进气道52组成,涡流发生室的涡流轴线与进气阀挺杆50同轴;而进气道在涡流发生室51的周壁处与该室切向相连。在邻近进气阀挺杆50的一侧,进气道52的部分壁面由斜面54构成,从而使进气道52的上部渐缩。斜壁面54与上壁面55的交线的延长线穿过进气阀挺杆50,致使进气流只能从进气阀挺杆50的一侧流入(从上游看为左侧)。
然而,在1986年日本实用新型申请第15220号中提出的进气口中,由于进气道52的上壁面55与斜壁面54之间的交线的延长线穿过进气阀挺杆50,而且进气道52的下部要与往复运动的进气阀挺杆50相适应,从而使涡流与一部分从斜壁面附近流过的进气流相互干涉,至使涡流在入流口的下部有所削弱,该入流口是流向涡流发生室51的进气流所必经的。
进而言之,在这种涡流进气口中,由于进气道52与涡流发生室51水平地连接,所以由涡流发生室51产生的涡流中没有向下的分量。由此引起的不利效果是,发动机的充气效率总是难以改善的。
本发明针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内燃机进气口,该气口有助于在燃烧室中产生强涡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内燃机的进气口,有一个圆拱顶的涡流发生室,该室开口于缸盖底面,并从其下部凹入缸盖;一条进气通道沿斜下方向与圆拱顶的涡流发生室相连,连接区域位于圆拱顶室的上顶面边缘与环形周壁之间;该进气通道与在圆拱顶室中产生的涡流具有相同的弯度及相同的旋转方向;上述进气通道的下游端的竖向剖面呈上缩下胀形,即进气通道的上部在接近拱顶室的途中向通道的弯曲侧壁偏折,以便将通道边缘与圆拱顶室过渡连接起来;在进气通道的、邻近气阀挺杆的侧面与圆拱顶的涡流发生室之间,有一条脊线,它既伸向圆拱顶室的设想基本圆拱形的内部,又伸向在进气通道缩口之前的基本截面形状的内部;圆拱顶涡流发生室的邻近脊线并与其相连的拱形周壁部分形成双凹壁面,它接近脊线附近时更加伸入上述设想基本圆拱形的内部,而进气通道侧壁的邻近脊线并与其相连的部分形成双凸壁面,它在接近脊线附近处更加伸入上述基本截面形状的内部;进气阀导向座不伸入圆拱顶涡流发生室中。因为进气通道沿斜下方向与凹入缸盖的圆拱顶涡流发生室相连,连接区域位于圆拱顶室的上顶面边缘与环形周壁之间,而且进气通道与圆拱顶室之间的连接部的双面曲壁能使气阀导向座不伸入圆拱顶的涡流发生室,所以从进气通道流入的进气流只能流向进气阀挺杆的一侧,而且它们不影响在圆顶形室中产生的涡流。
进而言之,由于进气通道与在圆拱顶的涡流发生室中产生的涡流具有相同的弯度及相同的旋转方向,所以流向进气通道下游端的进气流在通道内逐渐地改变方向,并在流入燃烧室时保持相同的螺旋涡流方向。这可明显地减小进气流的压力损失,并随之增加燃烧室的充气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以及诸多优点,可在借助附图做以下说明时,得以实际体会。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进气口的透视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的一种缸盖的横剖面图;
图3是该缸盖的底视图;
图4是缸盖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久保田铁工株式会社,未经久保田铁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7000004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更换线路钢轨、轨枕的机械
- 下一篇:一种多值与准模拟信息动态存储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