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热交模型通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101987000005889 | 申请日: | 1987-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867B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22 |
发明(设计)人: | 丹羽清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申民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 通风 装置 | ||
一种热交换型通风装置,包括有使待通风的房间内部和室外连通的空气通路(68),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房间内的第1离心通风机(74),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的第2离心通风机(73),两个离心通风机设置在该空气通路中使其排出区互通,用于各自交替驱动离心通风机的两个电机(71)和(69)。两个离心通风机中至少有一个是用蓄热材料制成;将从室内空气中得到的热积蓄到用蓄热材料制成的离心通风机中和将积蓄在离心通风机中的热释放到吸入的空气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常用的热交换型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由设置在空气通路内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和将室外空气吸入待通风的室内的离心通风机组成,离心通风机交替驱动,尤其是该类装置,其中任一个离心通风机由蓄热材料制成和热交换在排出室内空气操作时将热蓄于用蓄热材料制成的离心通风机及在吸入室外空气操作时将蓄入的热释放到室外空气来完成。
现有技术的热交换型通风装置通常如日本实用新案专利公报84-38668号所示那样,由一交叉气流热交换器和一对用以将室外空气通过该交换器吸入室内和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的风扇装置组成。众所周知,在这现有技术中,交叉气流热交换器的结构是将许多热转移片叠加在一起并在每二片热转移片中夹有一片波纹状圆片,以交替地形成两条交叉气流的通道。热交换是通过风扇将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引入该交叉气流的通道来实现的。
在上述的交叉气流热交换器中,因热是根据沿着各自的热转移板边沿流动的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来转移的。故热交换效率不可避免地将因热交换板的热阻而下降。而且,占有各气流通道的大部份内表面的波纹片不起热交换作用,而起实质性热交换作用的却是仅占有各气流通道的部份内表面。
其结果,现有技术的热交换型通风装置不能得到充足的热交换。为了提供足够的热交换容量,热交换器需要做得很大,这样通风机也将很大。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例如日本发明专利公报80-107848号揭示一种改进的结构,该结构中每个扁平圆盘风扇由许多蓄热材料组成的扁平圆盘构成,这些扁平圆盘以一种空间隔开的方式叠合在一起。当扁平圆盘风扇正向和反向地交替转动时,以相对方向交替地引进横向气流,使吸入室外空气和排出室内空气的操作交替进行。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吸入和排出的空气交替地通过同一个空气通路,热交换通过将热蓄于扁平圆盘和从其释放出来而进行。其结果是,与交叉气流热交换器相比,热交换率得以改善。
然而就扁平圆盘风扇来讲,空气静压力本来就低。从而仍需要改善热交换型通风机的送风量。另外,在扁平圆盘风扇中形成的各通气道是一种平表面状结构和在扁平圆盘风扇中横向气流是被偏向的。其结果,不能得到充足的热交换面积。故热交换型通风机的热交换效率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因此,本发明的第1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经改进的能提供足够通风量即足够送风量的热交换型通风装置。
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经改进的能得到高的热交换率的热交换型通风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型通风机由一个用于将待通风的房间内与室外互通的空气通路,一个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室内的第1离心通风机和一个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的第2离心通风机,该第1和第2离心通风机按气流的方向设置于空气通路的前、后,和用于交替驱动第1和第2离心通风机的装置内。第1和第2离心通风机中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由高比热的材料制成即一种蓄热材料,在排出室内空气操作时积蓄热量,在吸入空外空气操作时,将热释放到室外空气中。
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型通风装置中在第2离心通风机正被驱动,排出室内空气同时,热积蓄于由蓄热材料组成的离心风机。在第1离心通风机正被驱动,将室外空气吸入室内的同时,蓄于由蓄热材料制成的离心通风机中的热释放到室外空气中。热交换是由蓄热和释热操作反复进行而完成。这样情况下,因为通风机是离心式,故可得到足够的气流量。并且,由于热是从由蓄热材料制成的离心通风机通过离心通风机直接转移到室外空气中,故热阻就降低。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另外,由于用蓄热材料制成的离心通风机,其整体可用作为进行热交换的表面。因此通风装置可作得又薄,尺寸又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株式会社,未经东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7000005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向柱塞机器静压推力轴承装置
- 下一篇:卫生杀虫窗纱及工艺方法和应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