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枪支无效
申请号: | 200410054767.9 | 申请日: | 2004-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6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谭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国清 |
主分类号: | F41A31/02 | 分类号: | F41A31/02 |
代理公司: | 梧州市万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甘卫 |
地址: | 543000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枪支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枪支,特别是一种可使发射后的子弹留下识别痕迹的枪支。
二、背景技术
现有枪支一般在其枪管内都有枪膛线,当子弹发射后,可在子弹留下弹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为确定作案枪支,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检验弹壳,有些枪支通过改进发射装置和弹壳的结构,使射后的子弹弹壳留下识别标志,通过检验识别标志即可找到作案的枪支,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假如找不到弹壳则无法进行检验;还有一种检验方法则是对枪膛线在弹头留下的痕迹对鉴别,如专利号为98114151.X(一种用铝箔胶带复制弹头膛线痕迹的制作方法)专利所提及的方法,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枪膛线在发射后弹头上留下的痕迹,通过将弹痕复制到铝箔胶带上,得到与实际弹头膛线相反的凹凸痕迹,由于枪支膛线的制造都使用特定的模具,并有相应的记录信息,因此,通过对痕迹进行鉴别,找到作案的枪支。这是方法的缺点是鉴别还不能做到十分准确,这是因为每套模具都可制造一批枪支,同一批模具可生产多支枪支,因此,鉴别的结果只能将范围缩小到某一批枪上,至于具体是那一支枪作案,还需要进一步确认,破案的后续工作量还较大。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可使发射后的子弹留下唯一识别痕迹的枪支,通过鉴别弹头留下的具有唯一性识别痕迹,再查对枪支的加工记录档案,即可确定作案的枪支。
本发明的枪支包括枪管和在枪管内的枪膛线,其特点它还有在枪膛线的凸面上、沿枪膛线走向按特定编码规则编排设置的识别槽。
由于本发明的枪支在枪膛线的凸面沿枪膛线走向有按特定编码规则编排分布的识别槽,因此,在子弹发射时,识别槽在弹头留下具有识别特征的弹痕,而识别槽的分布是按特定的编码规则设置的,因此这种识别弹痕是唯一的,可以根据该编码对应的信息很快找到作案枪支。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枪支的枪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枪支的枪管展开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的枪支是在普通枪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其结构包括有枪管1和位于枪管1内的枪膛线2,在4条枪膛线2的凸面上,按特定编码规则编排设置了凹陷识别槽3,该识别槽3沿枪膛线2的走向设置,其长度与枪膛线2相等。识别槽3的排布规则可标示出该枪支的使用地区、单位、使用人等特征信息,其原理与平时使用的条形码相似,枪膛线2上的每组识别槽3标示相应的信息代码。据测算,按特定规则编码,识别槽3的信息容量可达20亿个编码容量以上,因此,可确保每支枪发射后弹头上的弹痕是唯一的。
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枪支,识别槽3设置在枪膛线2的其中一段位置,即其长度是枪膛线2长度的一段,识别槽3的方向保持与枪膛线2该段的走向一致。
本发明的枪支上的识别槽3,一般在枪支制造完成后再进行二次加工而成,通常可采用机加工压制和激光切割等方式加工。
如果现有枪支都应用本发明枪支上的识别槽3结构进行改装,便可保证发射后的子弹弹头留下具有唯一身份特征的弹痕,执法单位在破案时根据弹痕很容易确定作案枪支,大大节约了人力和财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国清,未经谭国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4100547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及RFID标签
- 下一篇:用于电气设备的配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