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和制造灯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480022103.2 | 申请日: | 2004-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7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K·梅内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5/56 | 分类号: | H01J5/56;H01J9/30;F21V1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民军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和制造灯和前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灯,特别是在汽车领域,包括有灯头固定在其中的灯座。灯头包括作为实际发光元件的灯头元件。除了常规的白炽灯(有白炽线架作为灯头元件),还知道在汽车领域中的放电灯,其中在放电容器中的放电电弧构成灯头元件。
该灯的精确对齐从而灯头元件在前灯中的精确定位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对汽车中所用的灯。发光元件必须精确地定位在正确的位置中,特别是在使用当前齿廓形反光罩时。灯有用于在前灯中定位的定位参考元件。在已知的放电灯和白炽灯中的定位参考元件包括在灯座突缘上的三个突起。这些定位参考元件有上接触表面,通过接触表面将灯定位在反光罩参考系中。
为了达到灯头元件相对定位参考元件接触表面的精确对齐,已知在灯的制造过程中在将灯头固定之前首先在灯座内对齐灯头。但是,通过能够对齐的灯座达到将灯头留置在其中,需要比较贵的连接结构。实际的对齐步骤本身还需更多的费用。
专利EP-A-434155表示机动车的前灯。灯座包括用于在反光罩中定位的参考元件。将灯头连接在留置部件,而留置部件是套叠式地与连接部件相连。通过这些装置可以使灯头相对参考元件对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前灯、和制造灯的方法,其中虽然结构简单但可以精确对齐灯头元件。
通过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灯、在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前灯、和在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方法达到了这个目的。附属的权利要求涉及本发明有利的其他实施例。
按照本发明,在定位参考元件处通过机加工或永久变形构成接触表面,从而使它们相对灯头元件有给定的位置。与已知的灯比较其特点是,不用通过灯头相对灯座的对齐(或至少不用专门这样做)方式使灯头元件相对参考元件(接触表面)的精确对齐。而是,在灯座处定位参考元件上进行机加工或永久变形本身使灯头元件相对这些元件精确定位。
因此,制造这样的灯是可能的,其中首先将灯头固定地连接到灯座中,例如,通过粘接、熔接、锁定、或注模。在紧固灯头之后,才进行该灯对齐工作,确定灯头元件相对定位参考元件的位置,随后处理所述的各元件使之达到所设想的对齐。
这样的灯可以有非常简单的结构。不再需要在可以对齐的灯座中灯头的复杂支持。该结构可显著地简化特别是当灯头元件是在大于三个轴的系统中对齐的情况。制造方法也显著地简化。例如,按照首先进行的测量,通过合成树脂柱的简单适当的磨削或金属柱的塑性变形可以制造一种精确对齐的灯。
这些优点在许多灯的成批生产中变得特别明显。在一批中,各个灯都是用相同的灯座和灯头元件制造。在装配过程中小的不可避免的公差可以通过参考元件的适当加工进行补偿。因而各批中的灯相对于参考元件的形状将是不同的。但是,对所有的灯来说发光元件(白炽的线架)当插入到反光罩中时将在相同的位置中。
灯座至少部分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和用注模法制造是优选的。然后,灯头例如也可以直接注模到灯座中。
另一种是,灯座可至少部分由金属制成。例如,如果参考元件由金属制成,可以通过参考元件的塑性变形进行对齐。
在本发明别的实施例中,定位参考元件是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然后通过除去材料的操作,例如通过磨削或熔化,可以形成接触表面。灯座与定位参考元件整体合成是特别优选的。
将灯头不可拆卸地紧固在灯座中没有对齐的可能性是优选的。灯座优选地包括突缘,从突缘突出定位参考元件。这些元件可以是三个合成树脂柱,例如在放电灯的情况。这些合成树脂柱开始做得过大,随后依照灯头紧固在灯座中的位置再部分去除它们。
按照本发明的前灯包括灯和反光罩。将灯装设在反光罩中使灯头元件处于反光罩内。通过紧挨着至少它的接触表面使灯对反光罩定位。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加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有:
图1是灯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灯的前视图;
图3a是图1灯在处理之前的部分侧视图;和
图3b是图1灯在处理之后的部分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在侧视图中的灯10。这是机动车放电灯,有灯头12,灯头被紧固在合成树脂的灯座14中。灯头12包括作为实际发光元件的放电容器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4800221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