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多个输入接口的便携电子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480030074.4 | 申请日: | 2004-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1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K·M·希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亚非;魏军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输入 接口 便携 电子设备 | ||
发明背景
本发明一般而言涉及多功能电子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多功能电子设备的输入设备。
诸如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码相机和音频播放器之类的便携电子设备在消费者中间正在变得日益普及。对于一些人而言,拥有用于不同功能的两个或更多个所述设备是很平常的。对于用户来说,需要携带用来执行不同功能的两个或更多个设备是不方便的。应消费者的要求,制造商已经开始上市并销售把通常由两个或更多个分开的设备所执行的功能组合成单个单元的电子设备。举例来说,许多制造商目前提供也能够用作无线通信终端的PDA。组合设备的一个实例是由Sony目前销售提供的PDA的Clie线。与单一目的的设备相比,该类型的组合设备向消费者提供更大的方便。此外,由于组合设备能够对于多个功能使用相同的部件,所以与购买执行相同功能的分开设备相比,组合设备通常不是很昂贵。
在设计多功能设备时的一个挑战是提供用于各种不同功能的方便的和易于使用的输入接口。适合于某些功能的输入设备可能对于其它功能是麻烦的。例如,标准的电话键盘可以方便地用于无线通信功能,但是其并不构成一个良好的游戏控制器。利用标准电话键盘进行数据输入也是麻烦的。因此,存在对于不同功能提供多个输入接口的电子设备的需求。
发明概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输入接口的电子设备。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包括:主体,附加到主体上的可翻转的翻盖(flip),在主体上的第一输入接口,在所述翻盖的第一侧面(side)上的第二输入接口,在所述翻盖的第二侧面上的第三输入接口,以及在主体上的显示器。第一输入接口可以被布置在该主体上,以使当翻盖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翻盖遮住第一输入接口。因此,当翻盖闭合时,第二或第三输入接口被呈现给用户。用户打开翻盖以使用(access)第一输入接口。所述显示器被定位以使当翻盖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显示器是可见的。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在主体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全局(global)控制器,例如键、按钮、开关或其它控制器,其中当翻盖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翻盖不遮住所述全局控制器。全局控制器始终有效,而不管当前使用的特定输入接口如何。全局控制器例如可以使得用户能够应答呼入或者进行呼叫。
附图简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2是具有绕其第一旋转轴旋转到打开位置以显现第一输入接口的翻盖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是具有处于闭合位置的翻盖和朝向外部的第二输入接口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是具有绕其第二旋转轴部分旋转的翻盖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是具有处于闭合位置的翻盖和朝向外部的第三输入接口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是具有处于打开位置的翻盖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发明详述
现在参考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示例性实施例将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游戏装置组合成单个组件。公开了两个实施例,并且在这两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本发明不限于所示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可以以无数的其它电子设备来实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多功能电子设备10的框图。电子设备10包括微处理器12、存储器14、输入/输出电路16、音频处理电路18、收发器20、天线22以及用户接口30。微处理器12根据在存储器14中存储的程序来控制电子设备的操作。可以在单个微处理器12或多个微处理器中实现控制功能。适合的微处理器可以包括例如通用和专用微处理器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存储器14表示电子设备10中整个存储器体系,并且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及操作所需的数据被存储在诸如EPROM、EEPROM之类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闪速存储器中,所述存储器可以被实施为分立设备、堆栈(stacked)设备或与微处理器12相集成。I/O电路16将微处理器12与音频处理电路18、收发器20、以及用户接口30相连接。可以将微处理器12、音频处理电路18以及输入/输出电路16结合成一个专门设计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4800300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