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报告移动通信设备用户的个人状态的方法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480037589.7 | 申请日: | 2004-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6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卡米洛·E·维利亚米尔;埃里克·T·伊顿;斯克特·M·格瑞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托罗拉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22 | 分类号: | H04W8/22;H04W8/1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焕生;谢丽娜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报告 移动 通信 设备 用户 个人 状态 方法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移动通信设备,并且特别涉及响应于移动通信设 备所经历事件的状态报告。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且在大都会区域变得尤为普遍。 最初,这些设备支持的移动无线电话服务,使得用户在没有地面线路 的情况下就可进行电话通信,并且在进行电话呼叫的同时可移动。但 是,近来,这些设备已经得到发展以支持多种通信和个人服务。当前 销售的大多数移动通信设备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及数据消息的网 络接口。可进行数据通信的能力使移动通信设备转换成个人通信助理, 这使得在移动通信设备上可使用多种应用,包括用于诸如Java的便携 式应用环境的应用。
移动通信的进步使得社会变得更加灵活,且很多人依靠他们的移 动通信设备保持联系,不仅和商业伙伴,而且和朋友及家人。很多职 业需要频繁的旅行,且因此要关注旅行者的安全。当然,人们可以简 单地使用移动通信设备来呼叫家人报平安。但是,这种呼叫可能对个 人的帐户收费,且在可能在不适当的时间中断双方的呼叫。近来出现 在移动通信设备上,比如在公共安全双向无线电上使用的“人工下降 (man-down)”按钮,一旦激活该按钮,就指示该无线用户需要帮助。 “人工下降”消息在通信系统中得到高优先级,且一旦激活,“人工 下降”特性持续发送由通信系统给予高优先级的信息直到解决该情况。 这种报警和状态报告的形式要求相当的系统资源,并且消耗移动通信 设备的电池的相当多的能量。当然,对于不太紧急的状态报告就不需 要专用的系统资源和消耗能量。因此,需要能够知道不需要实时紧急 呼叫的个人、能量或通信资源的个人状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个人状态报告能力的移动通信系统 和移动通信设备的系统图示;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个人状态报告能力的移动通信设备 的示意性框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设备的用户的状态报告方法的 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权利要求书定义了本发明的被认为新颖的特征,相信考虑下 面结合附图的说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可接着使用。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报告移动通信设备的拥有者/用户的状态的能 力的移动通信设备。通过发送短消息给预先选择的一方来完成报告, 并且是响应用户所定义事件的发生而执行。该响应可自动发送,或移 动通信设备可提示用户来响应,且移动通信设备可对用户做身份认证 以保证事实上是合适的人响应。引起状态报告的事件可以是在移动通 信设备经历的事件,或者其响应于从另外方接收的状态请求。
现在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个人状态报告性能的 移动通信设备102的示意性框图100。可将用户的状态报告给如用户的 家庭104等。移动通信设备经基站108从通信系统106接收通信服务。 该通信系统包括处理呼叫过程的中心机构110,且通常包括移动交换中 心112和移动数据网关114。移动交换中心提供电话通信和交换功能, 并连接其它移动通信设备用户、其它基站115、以及公共交换电话网络 116的呼叫。移动数据网关114使得便于数据通信,比如分组数据通信, 且提供至广域网络如因特网118的连接性。
移动通信设备102的用户提供事件判据给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处 理器。所输入的信息提供确定发生事件的判据,且被存储在该移动通 信设备的事件描述符文件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从远程方接 收状态请求消息是默认事件,且移动通信设备根据在这里所述的方法 来响应该消息的接收。可根据该移动通信设备的设计来定义事件的类 型。可考虑移动通信设备装备有多种子系统,例如,卫星定位子系统, 无线局域网络子系统等。不同的装备使得移动通信终端可检测不同的 环境参数,且因此按不同方式检查事件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托罗拉公司,未经摩托罗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4800375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