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链带船的加速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480044308.0 | 申请日: | 200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6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朴南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南洙 |
主分类号: | B63H1/34 | 分类号: | B63H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链带船 加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链带船(link belt-mounted ship)的加速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以这样的方式构造的用于链带船的加速系统,即:沿着船体的下端安装有多个中空的水轮,并在相应水轮的中空的内部空间中安装有橡胶管以增大浮力,从而能够使运动期间船体的摩擦阻力最小化;并且所述水轮的旋转轴通过球轴承单元安装,这进一步降低了船体的摩擦阻力,从而能够使其在水面上顺畅运动。
背景技术
船通常是用于运送人、各种货物等的水运装置。船构造成通过推进力而被推进和转向,所述推进力是通过船的浸在水下的螺旋桨在经由传动轴接收到从动力源传输的驱动力时旋转排水而获得的。船的动力源从内燃机、蒸汽机、电马达等当中选择。
传统上,通过传动轴连接至动力源(即,马达)的螺旋桨位于船体的船尾处,并适于在利用马达的驱动力旋转的同时向前或向后推进船。在旋转期间,螺旋桨还致使安装在船尾处的转向板(steering plate)操作从而改变船的行进方向。从操舵室等对这样的螺旋桨和转向板进行控制,并且船的行进方向和速度根据螺旋桨的旋转方向和速度而定。
在上述传统船的情况下,所述船原理上被通过马达产生的螺旋桨的旋转能以及水流能推进。当旋转的螺旋桨排水从而产生向后的水流时产生水流能。然而,产生的水流实际上在未影响船的推进的情况下消散。因此,传统船难以使其推进力增大超过预定值。
传统船的另一问题是,尽管其呈流线形以减小摩擦系数从而实现结构的创新,但是摩擦系数的有效减小存在限制,并且存在由于船行进期间排水而产生大浪的风险。作为参考,海军驱逐舰以38节(大约70千米每小时)行进时产生的浪显著影响了达到并超过一千米远的场所。
如从上述可看出,由于传统船受到摩擦阻力的显著影响,因此为了防止其速度降低必须对船体形状和大马力发动机都进行专门研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针对船用推进装置进行了多种研究。作为一个示例,韩国专利公开公报No.2000-0039958公开了一种用于在船中使用的液压驱动式推进装置,该推进装置附着于船尾壁,并具有简单地进行其推进器的向前向后运动的结构和功能。详细考虑所公开的推进装置的结构,该推进装置包括闭式液压系统回路,该液压系统回路以这样的方式构造,即:通过小于350马力的高速柴油机驱动液压泵而产生液压力,并将所产生的液压力供应至一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安装在推进装置的主体内并直接连接至推进器以使其操作。根据所述闭式液压系统回路,可以实现高压高速操作,从而使操作液压力达到250个大气压,而液压马达的每分钟转速达到2500rpm,并因此在上下90°的范围内远程调整液压泵的倾角,从而控制操作流体的流动。然而,所公开的推进装置的缺点在于:其整体结构复杂,并且不具有利用水面张力和水阻力而增大其推进力的功能。
作为另一示例,韩国专利公开公报No.1999-0038271公开了一种利用水轮的具有漏油收集功能的船。在该公开的船中,船体的船头和船尾处都通过轴安装有水轮。所述水轮在其外周面处形成有向外伸出的叶片,并适于在所述叶片接收到船的驱动力而旋转时获得船体浮力和推力。这里,安装在船体的船头处的其中一个水轮用于利用转向装置提供转向能力,并且水轮的管状外周面除了叶片外还形成有刷子,从而吸收漏油。所吸收的油被刮板移除并收集在储油箱中。所公开的韩国专利公开公报No.1999-0038271与本发明有些相似,该相似之处在于其利用形成有叶片的水轮获得了其推进力。然而,所公开的发明未提供由本发明的链带产生的重要而显著的特征,其中所述链带安装成围绕水轮的整个周围,并适于通过水阻力和水面张力加速,这与传统上通过推进装置连接和推进不同。
发明内容
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而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链带船的加速系统,该加速系统可以通过较小的推进力来加速船,并且其制造简单且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南洙,未经朴南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480044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