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10048451.3 | 申请日: | 200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31563C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宋世枝;段斌;何世界;李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640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植苗 原床泥质 露天 育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育秧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引入我国,因其比传统方法省工、省力、操作较简单,高产、稳定,受到农民普遍欢迎。它改变了沿袭几千年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传统习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抛秧稻栽培技术以被国家列为重点技术推广项目,近年来以“塑料软盘营养土加薄膜覆盖育秧”(简称营养土法)为主要内容的抛秧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但营养土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营养土配制不方便,要根据当地土壤情况测算所加肥料比例,肥料过多易烧苗,过少易成黄化苗,且土要选熟土,无草籽,虫害的。营养土配制不好直接影响秧苗的质量。
2.用工投资较大,播前要将床面整成泥浆状,旱地水源不方便,需人工挑水整地,且旱整地比带水整地费力。
3.播后铺薄膜,高温高湿苗易得立枯病,披青揭膜不及时易烧苗,铺薄膜后秧田肥水管理不便。
4.总体技术步骤繁琐,要配营养土,挑水,铺薄膜,化除,防治立枯病;技术复杂,营养土的配制,化学药剂的使用,铺膜揭膜的操作和时机。步骤多就多环节对秧苗安全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水稻育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绿色环保、育种质量好、用工投资少的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简称泥质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苗床准备,按水育秧法带水整地直至田平泥烂,然后排水做畦,畦宽1.3米,每亩大田需备畦长6.6米,畦面整平后,将表面泥浆刮至畦沟内,,然后向畦沟内按每6.6米沟长150克碳铵、75克钙镁磷肥的量撒入化肥,与泥浆充分搅拌均匀;
(2)摆盘填浆,按每亩大田40个准备561孔钵体软盘,然后将软盘锥孔朝下,横排两排铺在畦面上,软盘间不留缝隙,用木板轻压至盘孔入泥2/3,取畦沟泥浆填充盘孔,要求泥浆含水量50%左右,填满后用扫帚清扫使泥浆不超过锥孔深度的4/5;
(3)播种,将经过选种、消毒、浸种、破胸催芽后的种芽分2~3次均匀撒入秧盘上,保证92%以上的孔内有种芽,然后用扫帚轻抹塌谷;
(4)苗床管理,播后持续晾田,如出现干裂可撒水保湿,二叶时灌入浅水,按每亩10公斤施尿素,2天后排水,保持半干旱状态,春播秧龄20天,夏播秧龄15天,秧苗4叶一心即可抛栽。
本发明和现有水稻育秧技术(主要是营养土法)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操作步骤少,技术简单,易于群众掌握,水育秧是传统育秧方法,改进后最易被农民接受。
2、工投资少,原田有自流灌溉条件,无需人工挑水整地,且带水整田比旱整地省力。不配制营养土,不铺薄膜,不用化除,省工、省力,投资少。
3、有利南方稻区推广应用,南方要是旱育,铺薄膜温度高,易烧苗,不铺薄膜,水分蒸发快,易枯苗。
4、安全性好,原田土壤一般为弱酸性,适于秧苗生长,可减少立枯病发生危害;施肥量大幅下降,减少了肥害机率;播后不覆盖薄膜,减少了高温烧苗危险。
5、绿色环保,不配制营养土,施肥少,减少了化肥用量;不铺薄膜,减少塑料制品的应用;省去化除,立枯病发生少,农药用量少。
6、育种质量有保证,该法在春夏播育秧中均进行了育秧实践,效果十分理想。并安排了夏播秧苗素质对比试验,经田间和室内调查测定,泥质法育秧与营养土法育秧相比因未覆盖前期生长较慢,株高和叶片较少,但决定秧苗素质的干物质含量、茎基宽、总根系数和白根数均达到或超过营养土法育秧,见表1、表2。
表1 不同处理秧苗生长速度
表2 不同处理秧苗素质测定
7.通过生产实践,按生产规模5亩为测算单元,本发明育秧法比营养土法育秧省工65.5%(0.95工日/亩),首次投资节约57.14%(27.70元/亩),按秧盘重复利用一次,薄膜重复利用两次,节约投资52.3%(12.40元/亩,如按每个工日30元计算分别节约56.20和40.90元人民币。
具体实施方式
1.苗床准备,选用原育秧田按水育秧法整地,秧底不施肥。要求达到田平泥烂,然后排水做畦,畦宽1.3米,每亩大田需做畦长6.6米,畦面整平后,将表面泥浆刮至畦沟内,按每6.6米畦沟长将碳铵150克,钙镁磷肥75克撒入畦沟内,与泥浆充分搅拌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100484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