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气分子燃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510096488.3 | 申请日: | 200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4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梁欣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欣瑞 |
主分类号: | F23L7/00 | 分类号: | F23L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中群 |
地址: | 710038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 燃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内容属于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用于辅助能源燃烧体增大燃烧量的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各种加热燃烧装置包括燃煤锅炉、采暖炉、电热炉、茶水炉、蜂窝煤炉等普遍存在着能耗高、燃料燃烧不充分、余热流矢严重、热效率低、结构复杂以及对环境污染较大等缺陷,其中燃料燃烧不完全和热效率低的问题,长期以来始终是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棘手问题。有鉴于此,寻找新能源并研制具有更高热效率的燃烧装置的工作已成为当今世界万众瞩目并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地球表面有70%以上被水所覆盖。众所周知,水(H2O)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化合物。通过电解的方法可知:就重量而论,氧占水重的88.89%,氢占11.11%,而若就体积来说,氢和氧的比例则约为2∶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单纯的氢气能自燃,单纯的氧气可助燃。由于自然界水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因此研究以水物质为燃料的燃烧技术对开发新能源以及研制高效燃烧器的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的用水做燃料的技术主要有电解水和低温核聚变分解水等技术,用以将水分解成氢和氧进行燃烧,但这些方式相应存在着结构和工艺复杂、投资大、水分解燃烧效率低等问题,因而使其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本领域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进而提供一种制作结构和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操作方便且燃烧效率高的水—气分子燃烧装置。
用于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设计者本人通过长期观察实践并在大量实验基础上获得的。根据实验而知,水可以燃烧的前提是就水分子变成气体分子,即水—气分子,再将水—气分子直接输送进400度以上的燃烧炉内,水—气分子就能燃烧起来。本发明所述的水—气分子燃烧装置即是一种以水—气分子作为辅助燃料进行加热燃烧的燃烧装置,它包括一个内设热源燃烧介质(燃煤、电热丝等)的高温燃烧炉,通过进气管道将水蒸气或加湿气的雾化气作为炉体辅助燃料输入至高温燃烧炉内,水—气分子进入燃烧炉后,在高温作用下被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在炉体内做燃料使用,氧气则在火区中起助燃作用,可使燃烧炉内的温度明显升高,最终达到提高装置燃烧效率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燃烧装置由于采用自然界物质储量丰富的资源——水—气分子作为辅助燃料,其工艺方法简单、投资小、成本低、燃烧效率高、安全性好、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该装置的使用范围可涵及各种燃煤燃气锅炉、采暖炉、茶水炉、蜂窝煤炉等,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适于进一步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水—气分子燃烧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本发明所述水—气分子燃烧装置的基本结构主要由高温燃烧炉I和水分子气体源III两部分构成,其中高温燃烧炉I包括各种燃煤燃气锅炉、采暖炉、茶水炉、家用蜂窝煤炉等,水分子气体源III可采用水蒸气发生器或雾化加湿气发生器,工作时通过气体管道II将气体源III内的水蒸气或加湿气的雾化气作为炉体辅助燃料输入至高温燃烧炉内,起到助燃和提高炉体燃烧效率的作用。
附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燃烧炉为一个内设炉膛的燃煤炉4,在炉体的上部设有一个环形水箱1,水箱1内设有一根进气管2,该进气管2的上端口位于水箱内腔上部,下端口穿过水箱1底壁后回引至炉膛的下方,在水箱1的上部设有一个进水孔6,在水箱1的下部设有一个放水孔5,在炉体下部开有进风口3。工作时由进气管2将环形水箱1中的加热水蒸汽引入燃煤炉4内,可使炉内火焰强度迅速增加。据设计者实测,将水气分子通过进气管引入燃煤炉后,可使炉内温度由原来的400℃左右升高至440~460℃,显著提高了燃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欣瑞,未经梁欣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100964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