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纸质信封/塑料信封二用信函过戳机无效
申请号: | 200520122586.5 | 申请日: | 2005-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5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叶宝荣;徐志江;童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宝荣 |
主分类号: | B41F17/00 | 分类号: | B41F17/00;B41F33/16;B41F31/14;B41F31/34;B41F31/02;B41K3/02;B07C1/00;B07C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4浙江省杭州市下***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纸质 信封 塑料 封二 信函 | ||
技术领域
信函过戳机是一种能在信函上加盖邮政日戳、盖销邮票的水波纹戳(或业务种类戳、宣传纪念戳等)的邮政专用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述过戳机中的一种新型的光、机、电一体,技术密集的小型设备。
技术背景 根据国家邮政局“函件业务处理规则”的规定,函件收寄时要在函件封面上加盖含有收寄日期的邮戳,并用水波纹戳印盖销邮票。收寄的函件被运送到当地的邮件处理中心、经分拣装袋后被转运到寄达地的邮件处理中心,再经分拣分发到投递支局(所)。函件投递前还需由投递支局(所)在函件封面上加盖含有投递日期的邮戳。邮戳规定为直径∮25mm(最大∮28mm)的圆戳,邮戳的内容包括:市(县)地名、支局(所)名或代码、收投日期。其中日期:“××××.××.××.××”为十位,分别表示年、月、日、时。函件数量较少时,可以用手工,也可以用机器加盖邮戳,当函件数量较大时一般都用机器加盖邮戳。
按规定,函件的种类包栝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小包等。
要对信函(包括明信片、薄片印刷品,以下同)进行自动过戳,必须首先将成堆成叠的信函进行单封分离。按单封分离所采用的技术分类,目前国内外已有的信函过戳机大抵可分成两大类:一类为气吸分离式信函过戳机,另一类为摩擦分离式信函过戳机。气吸分离式信函过戳机比较适合处理规格尺寸不大的薄片函件,其单封分离的速度可以很高,一般为:18000~30000封/小时,但机器结构复杂、维护不便、价格较贵、一般做成落地式,体积较大搬动不太方便。摩擦分离式信函过戳机主要的特点是机器结构简单、使用和维护都比较方便、一般做成台式,体积较小,搬动比较方便。其单封分离的工作速度一般为:12000~18000封/小时左右。
在我国,信函过戳机诞生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函过戳机所采用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但是,目前我国的信函过戳机存在如下一些明显的缺点:①不论是气吸分离式,还是摩擦分离式,其过戳信函的厚度一般都在5mm以下,对厚度大于5mm的信件或尺寸较大的函件(如内件为杂志等印刷品)仍需手工处理,暂时无法用机器过戳。②当机器对信函高速过戳时,戳印清晰度一般都比较差。③气吸分离式信函过戳机对规格尺寸大于C5(旧国标7#)信封的信函一般不能胜任连续稳定地自动过戳。④摩擦分离式信函过戳机至今都未解决好自动供油墨的问题。⑤传统的日戳头中的日期一般采用字丁结构,变更日期时需先卸下日戳头,然后更换字丁,再将日戳头换上,这个过程除操作麻烦外主要的缺点还在于污染,每次更换字丁都免不了把手和环境弄脏。⑥传统的日戳头中字丁的材料一般为铅锡合金,耐磨性较差,使用寿命短。⑦只能在纸质信封的信函上加盖邮戳。
为了节约成本,近年在我国大量出现了用可降解塑料薄膜制成封套的商业信函,内件主要是杂志、广告、小册子等。目前,这类函件无法用传统的信函过戳机自动过戳。因此,所述“纸质信封/塑料信封二用信函过戳机”一类的新设备必将应运而生。
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信函过戳机,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函件在邮政内部处理的时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传统的摩擦式信函过戳机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出一种既能在纸质信封的信函上,又能在塑料信封的信函上自动加盖邮戳的新型过戳机。更确切地说,该实用新型既能将成叠的纸质信封信函自动单封分离、自动过戳、自动计数,又能将成叠的塑料信封信函自动单封分离、自动过戳、自动计数;并增加了机器的工作速度可变、单封分离阻尼可变、戳印位置前后数码可调、自动供墨墨量数码可调、过戳压力方便可调、日期拨轮式调整、密码开机、故障自诊断、卡塞停机并警示、网络通信等功能。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非接触式快速启停过戳、位置传感、、温度传感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宝荣,未经叶宝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201225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良的外燃机的助燃装置
- 下一篇:生物柴油的催化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