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自行车鞍座外壳的支承轨架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26648.5 | 申请日: | 200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4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F·里安达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M.D′A.弗朗切斯科·里翁达托 |
主分类号: | B62J1/08 | 分类号: | B62J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杨松龄 |
地址: | 意大利巴萨诺***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行车 外壳 支承 | ||
本发明涉及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般部分所述用于自行车鞍座外壳的支承轨架。
已知一些自行车鞍座,尤其是用于供专业运动员及业余自行车运动员公路比赛的那些鞍座和另外用于山地自行车行驶的那些鞍座,都有一支承轨架作为上述鞍座外壳的支承部件。
上述支承轨架实现了保证外壳的结构稳定性和能把鞍座固定在座位支柱上的双重功能,上述座位支柱设置在位于自行车架中间部分处的车架立管的顶部上。
实际上,各种各样的这些支承轨架都可在市场上买到,但它们之中没有一个能保证有效而稳定的鞍座固定。
实际上,实际地说,尤其是当鞍座用于专业赛,或者是在推力足够强的条件下使用,尤其是在较重运动员的情况下使用时,可能发生鞍座外壳部分地与把它连接到支承轨架上的固定装置分开,这样,鞍座外壳稍微移离在使用鞍座之前已精确设定的正确骑行位置。
在实践中,用户发现鞍座不是与自行车的纵向轴完全对称,和/或即使用这种方法不是精确定位,用户也打算在比赛开始时调节鞍座。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上述类型的支承轨架而同时消除上述问题,因为它必须能保证即使是在艰难而强烈的使用上述鞍座之后也能稳定的定位鞍座外壳。另外,上述支承轨架就其构造来说必须特别简单,尤其是无论对它的生产或使用来说都必须不存在任何困难。
这是通过配置本发明按照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的特征所述的支承轨架来达到目的。
现在将借助于附图详细示出并参照一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上述具体的实施例提供作为例子,而不考虑用任何方式进行限制,其中:
图1示出一种包括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支承轨架的鞍座的前面部分的透视图;
图2和3分别示出利用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支承轨架的鞍座的透视图和上部平面图;
图4和5分别示出适合与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支承轨架一起使用的一种类型鞍座外壳的底部平面图;
图6示出利用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支承轨架的鞍座外壳的后视图;
图7示出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支承轨架的总体视图;
图7a示出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支承轨架的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总体视图;
图8示出一种能把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支承轨架固定到相关的鞍座外壳上的附件的视图;
图9示出男性人体处在按照本发明所述的鞍座上坐下位置中的垂直剖视图,所述垂直剖视图分成4个常规用来识别人体的象限。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所述的支承轨架,支承轨架用本身已知的方式,在自行车的鞍座2之下,所述自行车属于通常用于道路上使用、或是用于比赛或旅游、及用于山地自行车的类型。
这种支承轨架的存在为鞍座提供结构坚固性,及能用本身已知的类型的夹具3固定到座位支柱4上,而所述座位支柱4本身又插到一般存在于车架内的中心管中。
尤其是,如图2和3所示,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支承轨架可以与同一申请人所提出的专利申请No.VI2003A000020中所描述的鞍座外壳类型结合使用。
如在图7中可详细看出的,支承轨架1用必须同时是坚固而有弹性的材料,尤其是用不锈钢、铝合金、特种合金等制成整体部件。
图7a示出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尤其是适用于旅游自行车鞍座的支承轨架的可能供选择的结构。
上述支承轨架的结构是它包括两部分(分别用标号1’和1”表示),所述两部分相对于鞍座的纵向垂直对称面完全对称。
就具体结构而论,支承轨架的两部分1’和1”各存在第一末端部分5’和5”,所述末端部分5’和5”在其已安装于鞍座上之后,相对于它的正常位置用基本上是水平的方式排列,然后上述各部分继续形成部分6’和6”,所述部分6’和6”稍微倾斜,以便继续形成部分7’和7”,所述部分7’和7”用基本上是水平的方式排列,或者上斜最大角度为5°。
将由5’,6’,7’(和自然还有5”,6”,7”)所形成的总体部分成形为形成具有带有相当大延长部分的基本上是S形外形的结构。
在这些部分的端部处,支承轨架用两个另外的笔直部分8’,8”延续,所述笔直部分8’,8”向外倾斜,然后朝装置的中心线方向相互会聚。
然后结构用两个另外的部分9’,9”延续到两个前面部分的最上面部分,这时是朝向内方向弯,这样与两个前面的部分形成基本上是L形的结构。在两个前面部分的端部处,结构用两个短的笔直部分10’,10”延续,所述两个短的笔直部分10’,10”通过一个半圆形结构11相互联结,所述半圆形结构的下面顶点精确位于装置的纵向中心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M.D′A.弗朗切斯科·里翁达托,未经M.D′A.弗朗切斯科·里翁达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266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