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更新轨道用的机械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27207.7 | 申请日: | 200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2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乔尔格·甘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蒂萨材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9/06 | 分类号: | E01B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侯宇;陶凤波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更新 轨道 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部更新由钢轨和轨枕组成的轨道用的机械。该机械由若干辆连挂的工程车和与此工程车相连的吊车走行轨组成。一台具有吊车走行机构和轨枕运送装置并有吊车构架的龙门吊车能在吊车走行轨上沿机械的纵向走行。
背景技术
US 4275659号专利介绍的这样一种机械,已为人们所知。龙门吊车能在机械连续前进作业的情况下在吊车走行轨上单独走行,以便将新轨枕送给运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种上述类型的机械,要求这部机械在建筑接近限界受限制的情况下也能顺利投入使用。
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或6所述特征的机械来实现。
龙门吊车采用这种结构,即使有横放的轨枕,也能顺利地从它的旁侧驶过去。机械转移工地时,可在改装工作量极少的情况下,将龙门吊车改装成较小的宽度。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扩展设计可参阅其它权利要求和附图。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所示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2和3分别为一台由多辆工程车组成的、更新轨道用的机械的前部、中部和后部的俯视图;
图4和5分别为龙门吊车放大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6和7分别为另一结构方案的草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3所示也称为线路换轨大修列车的机械由多辆连挂的工程车2组成。这些工程车通过轨行机构3能沿作业方向4在轨道5上走行。在机械1的前端堆放有新轨枕6,利用龙门吊车7可将新轨枕送到一条沿机械纵向的新轨枕传送带9的转递端8。装有走行驱动装置10的龙门吊车7利用四个吊车走行机构12(图5)能在两根轨距为S并与工程车2相连的吊车走行轨11上沿机械的纵向走行。
如图4和5特别所示,龙门吊车7的走行机构12分别在构架端部25通过走行机构支承13与吊车构架14相连。走行机构支承13之间沿机械的纵向有利用驱动装置15调节高度的、能围绕垂直轴线18转动的装置16,用于运送新轨枕6或旧轨枕17。
铺设在相应工程车2车底架19上的两根吊车走行轨11在新轨枕传送带9转递端8范围内可利用驱动装置20垂直于机械的纵向横移。能横向移动的两根吊车走行轨11的长度L至少相当于两个分别位于吊车构架14的构架端部25的吊车走行机构12之间沿机械纵向的距离。与可以横向移动的吊车走行轨11衔接的吊车走行轨11与相应车底架19连接在一起而不能移动。一套由液压驱动装置构成的推送装置29用于使龙门吊车7沿新轨枕6运送方向22加速前进。
总共四个吊车走行机构12中只有沿运送方向22的前面两个吊车走行机构12的轨距(S)是可以改变的。为此装在吊车构架14上前面的两个走行机构支承13能横向移动,并分别与移动驱动装置23相连。
机械1转移工地走行时,两根能横向移动的吊车走行轨11与两个可以调节横向位置的吊车走行机构12相隔的距离相当于不能移动的吊车走行轨11的轨距。这个轨距小于新轨枕6的长度。到达工地后,起动使活动的吊车走行轨11横向移动的驱动装置20,以及使前面的吊车走行机构12横线移动的移动驱动装置23。用此方法加大了轨距S稍大于新轨枕6的长度。这样,龙门吊车7将转成横向位置的新轨枕6放在新轨枕传送带9的转递端8上以后,就可以逆运送方向22不受阻碍地驶回,以便放下所收取的旧轨枕17和重新装上新轨枕6。一旦能横向移动的吊车走行机构12到达能移动的吊车走行轨11的后端24,返回的行驶即告结束。在龙门吊车7往复行驶过程中,不能活动的吊车走行机构12位于不能移动的吊车走行轨11上。在吊车走行轨上还可以行驶另外的龙门吊车28,用于运送轨枕。
按照如图6和图7简略所示的龙门吊车7的结构方案,沿运送方向22前面的走行机构支承13有一个位于平面E内的弯曲区段26。利用驱动装置27可使该弯曲区段相对于吊车构架14和吊车走行机构12转动一个90°的角度α。采取这种方式就可以在不横向移动吊车走行机构12和吊车走行轨11的情况下,在龙门吊车7断面内创造一个更宽的范围而使龙门吊车7在新轨枕7较宽的情况下能不受阻碍地往返走行。为此只需将位于新轨枕传送带9转递端8范围内的弯曲段26从点划细线所示转移工地位置转入作业位置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蒂萨材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蒂萨材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272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