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扩张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29415.0 | 申请日: | 200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7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小劳伦斯·J·宾德;大卫·葛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赛斯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漪;郑霞 |
地址: | 瑞士奥***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扩张器 系统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性地涉及连续扩张器系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外科手术的连续扩张器系统,用于在后脊柱上形成可进入的开口以进行椎间盘切除术、椎体间融合术和椎弓根螺钉固定。
发明背景
本发明的公开涉及微创手术过程和设备,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连续地扩大切口以在脊柱上进行微创外科手术的系统。各种牵引器和扩张系统已经被用来产生进入后脊柱的传统“开放式切口”,和提供更现代的对脊柱的“微创”访问。通常用来提供这种“开放式切口”的手术器械和系统的问题包括器械的尺寸过大,可能会占据大部分手术空间从而使外科医生没有足够大的工作空间。连续扩张系统的优点在于:它们使外科医生可以制造一开始小的切口,然后使开口的大小逐渐增大到进行手术过程所需的最小尺寸,从而减小了组织损伤并加速了患者的愈合时间。本发明提供的连续扩张器系统可用来建立最小侵入性开口,通过该开口可对脊柱或身体其它部分进行手术过程,且该系统易于安装、操作和去除。
发明概述
尽管对本发明的扩张器的描述涉及用于矫形外科手术过程的连续扩张器系统,但应理解,该牵引器不仅可用于矫形外科手术,而且可用于外科医生希望通过切开皮肤以便接触内部空腔和使通过体壁的切口保持分离从而可插入手术器械的其它手术过程。
所述扩张器可包括适合使用者抓握的手柄和一系列直径增加、长度缩短的扩张器管,所有扩张器管都具有锥形末端以插入患者。优选地,该手柄含有两个或多个不同内径的部分,各部分包括扩张器管锁紧装置。该手柄的不同直径部分与所述扩张器管的外径匹配,该扩张器管还包括在插入患者端的相对端的手柄-接合表面以与该手柄的扩张器管锁紧装置紧密配合。在该扩张器管的末端可以有多个槽或其它手柄-接合表面,它们可用来辅助抓握扩张器管和/或用于颜色编码系统以指示长度、直径、材料等。该手柄也可具有使外科医生确定该手柄的一个球形制动器何时与扩张器管接合的窗口。该手柄的内径和扩张器管的外径还可具有匹配的平面以防止手柄和扩张器管之间相对旋转。
在手术部位上制造切口并使用套管针将导线穿过组织。然后用木槌将导线插入骨。将一系列扩张器管中最小的一个跨过弹形扩张器的末端滑入。移除套管针,沿导线引导弹形扩张器并将其压入切口内。跨过弹形扩张器滑入的扩张器管然后跨过该弹形扩张器插入切口,从而加宽切口,并移除该弹形扩张器。将下一个较大的扩张器管插入手柄,使其与球形制动器接合。然后跨过最小的扩张器管放置手柄和扩张器管组件并将该组件向下压入切口,从而加宽切口。当手柄和扩张器管组件被插入时,已经位于患者内的扩张器管将接合球形制动器。外科医生然后可抓握外扩张器管并移除手柄和内扩张器管组件。然后从第二扩张器元件移除手柄并将其套在下一个较大尺寸的扩张器元件上,所述元件然后被向下压入切口而跨过切口内的扩张器管,从而进一步加宽切口。用越来越大的扩张器元件重复该过程直到获得所需切口大小。
当获得所需切口大小时,可插入工作套管,通过工作套管可进行手术过程。工作套管可与刚性支架连接,其它工作套管可连接在该刚性支架上。
进行本发明的方法所必需的材料和设备可以成套工具的形式存在。所述成套工具可包括导线、T形套管针、木槌、弹形扩张器、扩张器管、一个或多个手柄以及工作套管。连续扩张器的零件可由以下任意组合构成:金属(例如但不限于不锈钢或铝)、组合物(例如但不限于碳纤维组合物)和聚合物(例如但不限于聚醚酮(PEEK)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用射线可透过的材料如聚醚醚酮(PEEK)制造工作套管是理想的。
附图简述
虽然附图中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特征,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优选特征,
其中:
图1是将导线置入手术切口的透视图;
图2是弹形扩张器的侧视图;
图3是将图2的弹形扩张器插入图1的手术切口的透视图;
图4是扩张器管手柄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扩张器管手柄的端视图;
图6是图4的扩张器管手柄的剖视图;
图7A是扩张器管的剖视图;
图7B是图7A的扩张器管沿A-A的横截面图;
图8是工作套管的侧/剖视图;
图9是图8的工作套管的端视图;和
图10是构成连续扩张器套件的一系列六个扩张器管的视图。
优选实施方案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赛斯公司,未经芯赛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294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