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光盘及其制造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30009.6 | 申请日: | 200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3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尤真·莱维池;维拉迪米尔·宾余科夫;瑟基·迈格尼特斯基;迪米垂·马拉科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介质事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7/26 | 分类号: | G11B7/26;G11B7/258;G11B7/2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刚;赵海生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光盘 及其 制造 方法 设备 | ||
1.一种制造多层光学载体的方法,包括:
-模造出基板,其中具有以信息凹坑和当中相间的空间(spacestherebetween)的形式刻录的表面凹凸纹的数据层,并用部分反射层涂上该数据层以形成一基板结构,
-在该基板结构上形成至少一光学透明层,具有以信息凹坑和当中相间的空间的形式刻录的表面凹凸纹,
-在该表面涂上至少一层光学透明的部分反射层。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至少一光学透明层是在基板上一层一层形成的,而其具有表面凹凸纹。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至少一光学透明层包括介质材料。
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至少一光学透明层包括半导体材料。
5.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具有至少部分反射层的涂层包括在真空中进行的热溅镀。
6.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部分反射层的材料从下列选择:包括类金刚石碳(DLC)、硅基碳化物(SixCy)、硅基氢碳化物(SiCyHz)、二氧化钛(TiO2)、氮化钛(TiN)组的物料。
7.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部分反射层的材料为硅。
8.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该介质材料具有的折射率与该具有表面凹凸纹的光学透明层的折射系数不同。
9.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基板包括从下列选择的聚合基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polyalkylmethacrylates)、聚芳基甲基丙烯酸脂(polyarylmethacrylates)、聚烷基丙烯酸脂(polyalkylacrylates)、聚芳基丙烯酸脂(polyarylacrylates)、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s)、聚丁二烯(polybutadienes)、聚异戊二烯(polyizopren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etereephtalates)、聚氯丁烯(polychloroprenes)、聚己二酸乙二酯(polyethylenadipates)、聚酰胺(polyamid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terphtalates)、聚氯丁烯(polychloroprenes),聚己二酸乙二酯(polyethylenadipates),聚酰胺(polyamides)、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s)、聚氟乙烯(polyvinylfluorides)、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缩丁荃(polyvinylbutiral)、聚苯乙烯(polystirols)、聚烷基苯乙烯(polyalkylstirols)、多卤苯乙烯(polyhalogenstirols)、聚甲醛(polyoximethylenes)、聚环氧乙烷(polyethylenoxides)、聚环氧丙烷(polypropylenoxides)、聚四氢呋喃(polytetramethylenoxide)、聚乙二酸丁二酯(polytetramethylenadipates)、聚乙烯萘(polyvinylnaphtalenes)、多芳基化合物(polyarylates)、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ethylene)、聚氨基甲酸脂(polyurethanes)、聚甲基硅氧烷(polymethylsiloxanes)、聚乙烯烷基醚(polyvinyalkyl ethers)、聚乙酸乙烯脂(polyvinylacetates)、聚异丁烯(polyizobutylenes)、聚乙烯肉桂酸盐(polyvinylcinnamates)、聚乙烯酚(polyvinylphenol)及其烷基和芳基醚(alkyl and aryl ethers)、聚酯(polyesters),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irolidones)和/或其共聚物(copolymers)而不是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介质事业有限公司,未经新介质事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000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