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胯裆部的衣物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30604.X | 申请日: | 200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2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信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竹内信次 |
主分类号: | A41B9/02 | 分类号: | A41B9/02;A41D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胯裆部 衣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胯裆部(股部)的衣物,更具体而言涉及短裤或裤子等衣物,特别涉及形成为不压迫腹部的衣物。
背景技术
通常的短裤或裤子等衣物,是为了不使衣物从腰部滑落而设置环绕腰部一周的橡胶等的带状弹性体的衣物、或用带子系紧的衣物、用背带吊挂等的衣物。在使用带子或背带等的衣物中,由于在睡眠时成为干扰或压迫感强,所以在睡眠时不使用。在环绕腰部一周的带状弹性体的情况下,有时由于腹部受到压迫而产生不适感。特别是在中年或者体胖者腹部突出的情况下,不适感更加强烈,有抱怨在睡眠时难以入睡的情况。此外,若系紧腹部,则阻碍腰部的血液流通,有时危害到健康。
作为防止这样的腹部的压迫的衣物,有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等。专利文献1是下述衣物:在腹部侧设置腰部的橡胶的接合部分,借助断开该部分而进行开放,由此防止腹部的压迫。专利文献2为下述衣物:在短裤的周方向的一部分上设置纵方向的狭缝而形成重叠部,以能够以任意的重叠量进行固定的方式设置纽扣等,由此令腰部为可调整,防止腹部的压迫。
专利文献1:登录实用新型第30990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开平5-225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像专利文献1的例子那样,只单纯地将腹部的接合部分的橡胶断开而进行放开的情况下,有时衣物的稳定性变差。若为连裤袜这样的整体为具有伸缩性的质地且合身地整体地被保持的衣物还好,在对男性用短裤等只在腰部被保持的衣物使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时,腰部的保持力弱,会出现滑落。进而,即便在使用于连裤袜的情况下,有时形成断开处的部分也向外侧翻卷而不稳定。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例子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者需要根据不同时间一一调整衣物的腰部,从而在通常时作为内衣而没有妨碍地使用时要系紧腰部,在睡眠时不系紧而令腰部松弛,所以使用性差。此外,在不系紧的松弛状态下,由于不是通常的使用状态,所以会滑落,在半夜去洗手间时等若不进行调整则必须用手按着走路。
因此,希望开发稳定性好且使用方便,具有防止腹部的压迫的胯裆部的衣料。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提供一种具有胯裆部的衣物,所述胯裆部稳定性良好,具有较好的保持力并不会滑落,没有必要根据使用状态而进行调整,防止腹部的压迫。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包括具有覆盖至少从腹部到臀部的胯裆部的主体布的基于本发明的衣物,具有:第1带状弹性体,从臀部的位置的主体布的上部端设置到两侧的髂骨嵴的位置的主体布的上部端;第2带状弹性体,从两侧的髂骨嵴的位置的主体布的上部端通过两侧的髂上前棘的位置的内侧而倒八字地设置到耻骨的位置的两侧附近的位置。
在此,在腹部的位置的主体布的上部端上,没有带状弹性体。
此外,第2带状弹性体为朝向腹部中央向内侧弯曲。
此外,第1带状弹性体以及第2带状弹性体也可一体形成。
进而,腹部的位置的主体布的上部端,也可位于比臀部的位置的主体布的上部端还高的位置。
本发明的具有胯裆部的衣物,具有较好地保持在身体上而不对腹部产生压迫的优点。因此,可与通常的衣物同样使用在日常中。由于腹部没有被压迫,所以特别适合在睡眠时或放松时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胯裆部的衣物的主视图。
图2是具有本发明的胯裆部的衣物的后视图。
图3是具有本发明的胯裆部的衣物的侧视图。
图4是适用于具有本发明的胯裆部的衣物的其他例子时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具有本发明的胯裆部的衣物的第2带状弹性体的其他例子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腹部主体布
2臀部主体布
3胯裆部
4第1带状弹性体
5髂骨嵴的位置
6第2带状弹性体
7髂上前棘的位置
8耻骨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附图例一起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发明的衣物的主视图,图2表示本发明的衣物的后视图,图3表示本发明的衣物的侧视图。另外,在图1~图3中,表示了主要用于男性用短裤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不限定男性用·女性用,在内衣之外也可适用于裤子等具有胯裆部的所有衣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竹内信次,未经竹内信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06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