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用液体金属还原GeCl4生产Ge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33066.X | 申请日: | 200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3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埃里克·罗伯特;蒂亚科·宰莱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米科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41/00 | 分类号: | C22B41/00;C22B5/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郭国清;樊卫民 |
地址: | 比利时*** | 国省代码: | 比利时;B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液体 金属 还原 gecl sub 生产 ge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用于例如红外光学体、辐射检测器和电子器件中的高纯度锗的方法。通过直接还原GeCl4得到金属Ge,GeCl4是一种通常以高纯度得到的产品。
根据目前的实践,GeCl4通过水解成GeO2然后氢气还原而转化成金属Ge。这是昂贵费时的工艺,其中GeCl4的初始纯度被大大损失。
另一个已知的途径是用锌蒸气直接还原GeCl4。Gmelin′s Handbookder Organischen Chemie,band 45,1958,p.33简要描述了这一工艺,其中GeCl4与Zn在930℃下反应,生成ZnCl2和Ge-Zn合金。通过用稀HCl沥滤首先将该合金中的Zn含量降低至0.1~0.2wt%。通过真空蒸发除去剩余的Zn,得到5N(99.999wt.%)Ge。该工艺的缺点是在930℃的温度下用Zn还原在技术上是复杂的。
在US 4,655,825中将氯化铁和氯化钠加入到锌-铝熔融物中,其中铝与氯化物反应,铁被收集在锌熔融物中。据称Ti,Mn,Co,Ni,Cu,Ge,Y,Zr,Mo,Rh,Pd,Ag,Sb,Hf,Pt,Au,Pr,Th,U的氯化物盐及其混合物可以相同方式处理。
在Si冶金学中,由JP 11-092130或JP 11-011925已知在气相或液相中通过Zn直接还原SiCl4。当使用熔融的Zn时,形成极细的粉末状金属Si,其被夹带在ZnCl2蒸汽中。但是该工艺是不实用的,因为从ZnCl2中分离细粉末状的Si看来是有问题的。
在US 4,533,387中公开了用镓、铟或铊还原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卤化物的工艺。该工艺对于Ge是不实用的,因为此处所用的还原金属将会产生残余杂质,这在高纯度Ge中是不希望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此,并且根据本发明,通过将GeCl4转化为金属Ge得到高纯度金属Ge,包括下列步骤:在使得还原的Ge溶解于液体金属相的温度下,使气态GeCl4与含金属M的液体金属相接触,M是Zn、Na和Mg之一,从而得到还原的Ge和氯化M;使氯化M与含Ge的液体金属相分离;通过在高于M的沸点的温度下处理来提纯含Ge的液体金属相。选择金属Zn、Na和Mg是因为它们显示出下列特点的组合:
-对氯的亲和性比Ge高;
-在熔融相中Ge的高溶解度;和
-沸点比Ge的沸点低。
可有利地通过蒸发或撇清进行氯化M和含Ge的液体金属相的分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提纯步骤之前插入步骤(1)将含Ge的液体金属相冷却至低于液相线的温度,从而形成Ge贫乏的液相和Ge富集的固相,其被分离;和(2)加热Ge富集的固相以得到相应的浓缩的含Ge的液体金属相。有利地,将Ge贫乏的液相返回到GeCl4转化工艺。
上述工艺可以下列步骤作为补充:通过收集作为液体的氯化M,并使其经受水性或优选的熔盐电解,将M循环到GeCl4转化工艺,从而回收金属M和氯。氯也可再利用,特别是用于制备GeCl4。
有利地,可在高于Ge沸点(937℃)的温度下,优选在真空和最高达1500℃的温度下进行提纯步骤。蒸发的金属M可被冷凝并循环至GeCl4转化工艺。
当选择Zn作为金属M时,其优选在750~850℃的温度下与GeCl4接触。
根据本发明,在低于M的沸点的相对低的温度下用液体金属M还原GeCl4。因此,该工艺技术比气体还原工艺简单得多。可得到含例如20~60wt%Ge的含Ge合金,同时氯化的金属M或者形成单独的液相,或者蒸发。金属M例如可通过熔盐电解从其氯中回收,并循环到该工艺的第一步。另外,可在高于金属M的沸点但低于Ge本身的沸点(2800℃)的高温下提纯含Ge合金。蒸发的金属M可回收并循环到该工艺的第一步。任何其他的挥发性元素也在该步中除去。因此对于金属M可以是闭路的,从而避免了通过新鲜进料向系统中引入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米科尔公司,未经尤米科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30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