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编码花色苷3'位芳香族酰基转移酶的基因的花色苷色素稳定化和蓝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37517.7 | 申请日: | 200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2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良和;胜元幸久;水谷正子;福井祐子;户上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花卉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09 | 分类号: | C12N15/09;C12N9/10;A01H5/00;C12P19/6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菊华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澳大利亚;A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编码 花色 芳香族 转移酶 基因 色素 稳定 方法 | ||
1.花色苷3′位的酰化方法,其利用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3′位糖上的酶或编码该酶的基因。
2.花色苷的稳定化方法,其利用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3′位糖上的酶或编码该酶的基因。
3.花色苷的蓝化方法,其利用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3′位糖上的酶或编码该酶的基因。
4.目标色素的酰化方法,其使编码花色苷3′位芳香族酰基转移酶的基因在植物中表达,在该植物体内将目标色素酰化。
5.目标色素的稳定化方法,其将编码花色苷3′位芳香族酰基转移酶的基因导入植物,在该植物体内目标色素酰化,从而使该色素稳定化。
6.目标色素的蓝化方法,其将编码花色苷3′位芳香族酰基转移酶的基因导入植物,在该植物体内目标色素酰化,从而使该色素蓝化。
7.通过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得到的植物体、该植物体的营养繁殖体或种子、或与该植物体具有同一性质的该植物体后代的植物体、该植物体的营养繁殖体或种子。
8.在花色苷的多个位置的糖上结合芳香族酰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具有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多个位置糖上的活性的单一酶或编码该酶的基因。
9.花色苷的稳定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具有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多个位置糖上的活性的单一酶或编码该酶的基因。
10.花色苷的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具有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多个位置糖上的活性的单一酶或编码该酶的基因。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位置之一是花色苷的3′位的糖。
12.目标色素的酰化方法,其使具有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多个位置糖上的活性的单一酶或编码该酶的基因在植物中表达,在该植物体内将目标色素酰化。
13.目标色素的稳定化方法,其将具有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多个位置糖上的活性的单一酶或编码该酶的基因导入植物,在该植物体内目标色素酰化,从而使该色素稳定化。
14.目标色素的蓝化方法,其将具有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多个位置糖上的活性的单一酶或编码该酶的基因导入植物,在该植物体内目标色素酰化,从而使该色素蓝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位置之一是花色苷的3′位的糖。
16.通过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得到的植物体、该植物体的营养繁殖体或种子、或与该植物体具有同一性质的该植物体后代的植物体、该植物体的营养繁殖体或种子。
17.基因,其是编码具有序列号:4或6所述氨基酸序列且具有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3′位糖上的活性的蛋白质的基因、或是编码与该氨基酸序列有70%以上的序列同一性且具有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3′位糖上的活性的蛋白质的基因、或是与序列号:3或5所述核苷酸序列有70%以上同一性且编码具有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3′位糖上的活性的蛋白质的基因。
18.基因,其是编码具有序列号:4或6所述氨基酸序列且具有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多个位置糖上的活性的蛋白质的基因、或是编码与该氨基酸序列有70%以上的序列同一性且具有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多个位置糖上的活性的蛋白质的基因、或是与序列号:3或5所述核苷酸序列有70%以上同一性且编码具有使芳香族酰基转移到花色苷多个位置糖上的活性的蛋白质的基因。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因,其中,所述多个位置之一是花色苷的3′位的糖。
20.载体,其包含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基因。
21.宿主,其是由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载体转化的宿主。
22.蛋白质,其是由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
23.蛋白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宿主或使其生长发育,然后从该宿主获取具有将糖转移到类黄酮3′位上的活性的蛋白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花卉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国际花卉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751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环境诊断方法
- 下一篇:绘制的多维数据集的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