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的谱系阴性造血干细胞及用其治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37982.0 | 申请日: | 200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2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M·弗里德兰德;大谷笃史;K·达西尔瓦;S·(H·)莫尔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克里普斯研究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63/00 | 分类号: | A01N63/00;A01N65/00;A61K48/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冬;梁谋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谱系 阴性 造血 干细胞 治疗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为2004年4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号10/833,743 的部分继续申请,美国专利申请序号10/833,743是2003年7月25 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号10/628,783的部分继续申请,美国专利 申请序号10/628,783要求2002年7月25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序 号60/398,522以及2003年5月2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序号 60/467,051的权益,上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 中。
政府利益声明
本文所述工作的一部分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资助号CA92577 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号EY11254、EY12598与EY125998资 助。美国政府在本发明中具有某些权利。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离的哺乳动物干细胞。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 骨髓源的谱系阴性造血干细胞(Lin-HSC)群,以及通过用分离的Lin-HSC群治疗哺乳动物眼睛来保持患有眼退化性疾病的哺乳动物视网 膜中的视锥细胞的方法。
发明背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在工业 化国家中是视力丧失的主因,由异常的视网膜血管新生所致。因为 视网膜由界限清楚的神经元层、神经胶质层和血管元件层组成,所 以诸如在血管增生或水肿中可见的相对小的紊乱即可导致视觉功能 显著丧失。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例如色素性视网膜炎(RP),也与诸如 微动脉狭窄及血管性萎缩之类的血管异常相关。大部分遗传性人视 网膜变性明确地侵袭视杆光感受器,但也存在伴随的视锥丧失,视 锥是黄斑的主要细胞元件,黄斑是人视网膜中负责集中、精细的视 敏度的区域。视锥特异性存活因子近来已有描述(Mohand-Said等,1998, Proc.Natl.Acad.Sci.USA,95:8357-8362),可利于视网膜变性小鼠模 型中的视锥存活。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影响多1/3500的个体,其特征是进行性夜 盲、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小动脉变细、血管透性改变及通常会 发展为全盲的视野中心缺损(Heckenlively,J.R.编,1988;Retinitis Pigmentosa,Philadelphia:JB Lippincott Co.)。这些疾病的分子遗传学 分析已在110多种不同基因中识别出突变,这些突变解释了仅相对 较小百分率的受侵袭个体(Humphries等,1992,Science 256:804-808; Farrar等,2002,EMBO J.21:857-864)。这些突变中有很多都与包括 视紫红质、cGMP磷酸二酯酶、rds外周蛋白及RPE65在内的光转导 器中的酶和结构组分相关。尽管有这些观察结果,但仍没有减缓或 逆转这些视网膜变性疾病进展的有效疗法。在将野生型转基因传递 到有特定突变的动物的光感受器或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时,基因疗 法的新进展已实现了小鼠中rds(Ali等,2000,Nat.Genet.25:306-310) 及rd(Takahashi等,1999,J.Virol.73:7812-7816)表型与狗中RPE65表 型(Acland等,2001,Nat.Genet.28:92-95)的成功逆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克里普斯研究学院,未经斯克里普斯研究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7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锁止机动车的转向轴的装置
- 下一篇:用于探测半导体晶片的可置换探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