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的上皮分层器和插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37987.3 | 申请日: | 200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4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E·佩雷斯;J·道尔顿;P·谢 | 申请(专利权)人: | 组织工程折射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5/00 | 分类号: | A61M3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原绍辉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上皮 分层 插入 | ||
技术领域
此描述的装置和方法用于眼科领域。在此描述了施加器和使用施加器以在角膜上皮下方引入眼的装置的方法。描述的装置和它们的使用方法涉及从眼睛以大体上连续的层分离或升起角膜上皮以形成瓣片或袋。特别地,装置和方法一般地利用组合的上皮分层器和眼的装置插入器。组合的分层器和插入器构造为从角膜分离上皮,例如在透明板区域内的上皮和角膜基质(Bowman膜)之间分离,且也将眼的装置引入到眼睛上而不需要附加的插入器或附加的插入步骤。在此描述的装置和方法可以用作眼的治疗的部分使用,治疗包括眼的矫正手术和激光眼睛矫正手术。
背景技术
屈光手术指一系列改变眼睛自然光学或聚焦能力的手术过程。这些过程的结果经常减轻对眼镜或隐形眼镜的需要,否则个体依赖于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看清楚。人眼睛的聚焦能力的大部分由屈光指数改变最大处的空气-液体界面的曲率决定。此弯曲的界面是角膜的外表面。此界面的屈光能力占眼睛总放大倍数的大约70%。组成看见的图像的光线通过角膜、前室、晶状体和玻璃体液然后聚焦在视网膜上以形成图像。此弯曲的空气-角膜界面的放大能力提供了具有手术地矫正视觉缺陷的机会的屈光手术的领域。
早期的屈光手术过程通过使角膜的曲率变平来矫正近视。第一个很大程度上成功的过程称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RK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早期被广泛地使用,其中在角膜外周形成放射定向的切口。这些切口通过导致角膜外周向外弯而改变其形状,从而将角膜的中心光学区变平。这是相当容易的且因此很流行,但它仅能减轻对眼镜或隐形眼镜的依赖。
在RK的时代开发了很大程度上有缺陷的和失败的过程,称为表面角膜镜片术。它现在基本上是学术上的异常。表面角膜镜片术通过在角膜上移植保存的角膜组织的薄层而提供了对角膜的外部曲率的新曲率。此处理的角膜组织被冷冻干燥且在冷冻干燥期间角膜也被研磨到特定的曲率。作为结果的透镜被手术地放置在眼睛内。在从表面角膜镜片术透镜将安放处完全地移除上皮后,在角膜内形成环形的360度切口。此透镜的外周将插入到环形切口内且通过连续缝合保持到位。对于表面角膜镜片术存在数个问题:1)透镜保持浑浊直至宿主的基质纤维原细胞移生透镜,该移生可能需要数月;2)直至迁移,上皮才能生长超过切口位置到透镜的表面上,中断的上皮是感染的滋生处;和3)愈合到手术位置上的上皮有时移动到透镜和宿主角膜之间的空间内。目前,表面角膜镜片术的使用受到限制。它现在用于儿科无晶状体患者,他们不能忍受非常硬的隐形眼镜。
在1990年代中期左右,使用激光对角膜造型的过程十分成功,它们开始替代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第一代激光角膜切除称为屈光性角膜切除术(PRK)。在PRK中,切除激光(例如准分子激光)聚焦在角膜上,以在表面内造型新的曲率。在PRK中,当实现新的外表面弯曲时上皮被破坏。在随后的术后期后,上皮必须生长或愈合回到位。此上皮愈合阶段对于大多数患者是有问题的,因为去除上皮和切除角膜是疼痛的。在PRK后最初也难于看见,且此“恢复时间”可能持续从数日到一周或更长。
PRK角膜激光切除的随后变化,即LASIK变得非常流行。LASIK过程,也已知为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目前在公众的认识中与激光视觉矫正是同义的。在LASIK中,角膜的外部分(或弦状透镜形部分)(厚度为80到150微米)被手术地从角膜表面切割。这通过称为微角膜刀的装置实现。微角膜刀从角膜表面切割圆形瓣片,使得包括上皮和角膜组织二者的瓣片在一个边缘被铰接。此瓣片被向后折且切除激光(准分子激光)用于移除暴露的术床的部分或使其改形。将瓣片放回到位。当此瓣片放回到位时,角膜实现了新的曲率,因为瓣片顺应了激光修正的表面。在此过程中,上皮细胞薄不被移除或伤害。上皮细胞简单地在此瓣片的边缘处被切开。当瓣片放回到角膜床上时,上皮在切口位置处愈合。基本上不存在恢复时间且结果几乎是立即的。因为手术时间非常短(每眼睛15分钟),且因为存在持续的和非常精确的结果,LASIK目前被认为是进行屈光手术的首选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组织工程折射公司,未经组织工程折射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79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稀土含磷有机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下一篇:阻燃发泡聚苯乙烯泡沫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