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电喷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40964.8 | 申请日: | 200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8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奥本卫;小山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5B5/08 | 分类号: | B05B5/08;A6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喷雾 装置 | ||
1.一种静电喷雾装置,包括贮存液体的容器部件(20)、与所述容器部件(2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管状喷嘴部件(31)、与所述喷嘴部件(31)内的液体接触的第一电极(31、37)、以及与所述喷嘴部件(31)内的液体绝缘的第二电极(35、38、60、61),当在所述第一电极(31、37)与所述第二电极(35、38、60、61)之间产生了电位差时,从所述喷嘴部件(31)前端雾状喷出液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部件(31)的前端,设置在低于所述容器部件(20)内的液面(51)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所述第一电极(31、37)的电位和所述第二电极(35、38、60、61)的电位成为同电位的状态下,通过液压和表面张力在所述喷嘴部件(31)前端的气液界面(52)上保持平衡,阻止流体从该喷嘴部件(31)的前端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部件(31)的前端,设置在低于所述容器部件(20)的底面(22)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电源(16),将电压至少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31、37)上,来在该第一电极(31、37)与所述第二电极(35、38、60、61)之间产生电位差,和
控制机构(17),反复开关所述电源(16),并根据所述容器部件(20)内的液面(51)高度对打开着该电源(16)的时间和关闭着该电源(16)的时间的占空比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极(35),形成为圆环状,以与所述喷嘴部件(31)同轴被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极(60、61)包括突出端部(65),所述第二电极(60、61)设置为该突出端部(65)位于所述喷嘴部件(31)的旁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极(60)形成为棒状,该第二电极(60)的前端成为所述突出端部(6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源(16),将电压至少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31、37)上,来在该第一电极(31、37)与所述第二电极(35、38、60、61)之间产生电位差;
在所述电源(16)打开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31、37)与所述第二电极(35、38)之间的电位差大于或等于3kV、且小于开始发生电晕放电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部件(31)由导电性材料制成,该喷嘴部件(31)兼作所述第一电极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部件(31)的前端与所述第二电极(35、38、60、61)之间的距离,在5mm以上且20mm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部件(31)前端的壁厚,在0.2mm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部件(31)的内径,在0.3mm以上且1.0mm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极(35、38、60、61),设置在从所述喷嘴部件(31)前端朝着基端侧后退而到达的位置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静电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极(35、38、60、61)的从所述喷嘴部件(31)前端算起的后退距离,在3mm以上且10mm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部件(31)前端部(31a)的壁厚,比其他部分的壁厚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09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喷射式织机的空气供给装置
- 下一篇:通过诱导逆适应调节神经递质系统的方法